,砸碎了還可以賣更多。】

【前面的有可能說對了,區區不才,以前在榕城馬尾買斷鞋,就是這麼幹的……】

蘇白眼看某個粉絲已經興致勃勃地開始說他的生意經,怎麼從莆田拿貨,怎麼把好好的鞋子攔腰砍斷再接上,充當斷鞋賣云云,

樓歪得都沒眼看了。

“有人問得好,這些碎片哪裡來的?”

“其實剛剛虞老師就給出答案了。”

“古代窯口的遺址裡挖出來的。”

“不管哪個時代,燒窯的成品率都很低,除了合格的成品上貢或者銷售外,那些不合格的瓷器,以及出窯就是破、碎的那些,就只能砸碎了,找個專門的地方掩埋。”

“那個專門掩埋的地方,肯定離窯口不遠,總不能擔著挑子跑個十里八里地吧。”

蘇白環指周圍那些擺攤賣碎瓷片的攤子,說道:“這些瓷片,絕大部分都是從窯口遺址挖出來的,當然,也不排除有人造假。”

至於怎麼造假,她就沒有往下細說了,其實跟某個科普斷鞋的粉絲說的流程也差不多。

吸引了直播間粉絲們的注意力,

把歪了的樓重新掰正嘍,

蘇白就不再廢話,開始一個個攤位飛快地巡視。

掃描!

檢測!

蘇白每經過一個攤位,先掃描為敬,有扎眼的數字冒出來,再拿起來仔細檢測。

“大瓷片比小的瓷片貴。”

“底部帶款識的,比其他部分貴。”

“有繪畫的,比單純釉面的貴。”

蘇白一邊看,一邊講解,

尤其是在一個最大的攤位處。

這個攤位足足有三四個攤位大,下面鋪著塑膠布,上面搭著遮陽棚,

攤位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敞口袋子,

有的只有買菜袋子大小,

有的像是書包,

有的乾脆就是工地上的水泥袋。

就蘇白講解的那點時間,好多人推著車過來,論麻袋地將碎瓷片賣給攤主,

轉眼間,攤位上又多出了數個麻袋。

蘇白一邊講解,一邊將看上眼的瓷片放在手邊,等攤主忙完了,她手邊也積累了十幾片碎瓷片。

直播間裡,

粉絲們已經按捺不住激動地議論開來:

【主播是不是撿到漏了?】

【不知道……又是底款,又是龍紋,又是豆青又是粉彩的……有聽沒有懂。】

【我來揭露下,答案是:沒有!】

【新粉了吧,這個不要看蘇神說什麼,要看眉毛,小眉毛挑起來就是有了。】

蘇白:“……”

你們懂我。

“老粉們說對了。”蘇白壓低了聲音,“這個攤主是個行家,瓷片擺放得很有講究,在本地,好像也有些威望。”

她這番話都不解釋的,單看這麼點功夫就有人千里迢迢地過來,論麻袋地賣瓷片給攤主,不是本地有“威望”嗎?

虞青錢冒出來發評論道:【小蘇,這人我認識,瓷王孫,孫正仁,是JDZ這邊最早收瓷片的,有志做一個私人的瓷片博物館。】

虞青錢:【想從他手上撿漏,還是瓷片,有點難了。】

虞青錢:【他雖然不是專門搞研究的,但二三十年來,經手的瓷片太多了,看也看會了。】

蘇白眨了眨眼。

虞青錢說的是她不知道的。

想撿漏的心思,熄得差不多了。

這時,

攤主瓷王孫——孫正仁忙完了,點了支菸,笑著招呼:

“這位老闆,直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