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的,向羽,之前是因為這個世界容不下靈魂的存在,而現在世界有了靈魂了。”
卓群說這話就把手上的小球給捏爆了,然後雲霧狀足球大小的光球就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然後這個光球在空中停頓了一下,就向著地面直接砸下去了的,到了地面是直接的陷了進去。
“這是怎麼回事?不是應該憑空消失的麼?”
向羽看著融入地面的靈魂問道。
“以前是會憑空消失,但是現在不會了,他們會融入大地。”
卓群看著地面說道,他也試過攔截這些靈魂但是根本就接觸不到,視之有形,觸之無物,這就是靈魂,不過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就玩意一出現就是直接的消失了,當初進行實驗的時候都不知道消失了多少這玩意了。
“你們拿出來的是營魄,這一箱子全是營魄,人真的有營魄?這不是都是先賢們信口胡說的麼?”
始皇帝看著那些小球說道,營魄就是魂魄。
在老子的道德經裡有這麼一句話,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這個營魄就是我們說的魂魄,這個詞的由來就要從黃帝內經的素問篇開始講起了,素問中有一段黃帝和岐伯的問答,解釋了營在人體上的作用。
岐伯是上古時期著名的醫學家,道家名人,精於醫術脈理,後世尊稱為華夏中醫始祖,醫家的醫聖,岐黃之術中的岐就是再說岐伯了。
黃帝問:人體的精氣受自何處?陰陽之氣是怎樣交會的?什麼氣叫營?什麼氣叫衛?營是怎樣生成的?衛是怎樣和營相會的?
岐伯答:人體精氣來源於飲食,飲食入胃,經過消化,再經脾吸收其精微之氣,然後向上傳注到肺,從而五臟六腑都能得到精微之氣的供養。這些精氣中,精粹的部分叫營,剽悍的部分叫衛,營氣執行於經脈之內,衛氣執行於經脈之外,川流不息。
這段素問的對話就算是營魄的由來了,不過沒有提及營魄,也沒有解釋什麼是營魄。
到了漢朝漢文帝時期,當時的隱士道家的名人河上公認為,營魄,魂魄也,這是第一個正式吧營魄稱為魂魄的人。
之後歷代以來的傳統觀點同河上公大致相同,沒有特別另類的說法。
這個就算是最早的一些魂魄之說的解答了。
而現在始皇帝說的營魄就可以看成是魂魄。
別看始皇帝之前說什麼都是先賢信口胡說,但是他是信的,而且在這個時期,不光他信,大家都是信這件事的,因為他們都想著死後依舊能過上生前的生活。
所以從先秦到兩漢,大家都是事死如事生的,陪葬不可謂不要厚重。
就是因為因為那些陪葬都是被認為死後,要帶到另一個世界使用的東西。
所以都是死者最常用的東西,而且還要有人殉葬來作陪,甚至不少的大臣都已能被主君選為殉葬者而高興不已,在他們看來這樣即便是到了另一個世界,也是可以陪伴自己的主君的。
可是現在始皇帝看到了不是他們想象中的和人一般大小的魂魄,而是一個球一樣的魂魄,還會自己進入地下,這讓他覺得自己好像就不該建這麼大的陵寢,還想這東西在這擺著除了告訴所有人這裡有寶物,可以來挖以外,就沒有什麼用了。
這一點在漢代梁王墓還有長陵,茂陵上面都是可以看出來了的,漢代的墳差不多都被人挖完了。
先是赤眉挖墳,赤眉挖完,綠林挖,綠林挖完,曹操挖,挖到現在還沒有挖完呢,完全就是給後世的留下的大禮包,這讓始皇帝很是憂傷了一下。
因為這些大禮包都不是自己後人開的,怎麼可能不憂傷呢。
不過始皇帝的表情控制還是很好的,一點都沒有把這些展示出來,只是表現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