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點名讓老趙留了下來,而這一點名所有人的臉都變色了。

老趙在這裡的身份不低了。

這個時候怎麼說呢,哪都通這個全國最大的異人國企還沒有建立,老趙還是個正經的公務員,只不過馬上就要去顧問委員會了。

而來到這裡是為了好香江的各界的奇人異士認識一下的。

只不過還沒有和大家見面,就出了卓群這麼一檔子事,所以就先緊著卓群了,畢竟能讓普通人修煉的功法,不是小事。

大家都知道這不是小事,所以一直都在強調不是小事,可實際上大家對這些事都是沒有太在意的。

即便是茅山那些人也都沒有太在意,要不然和卓群交流的就不是風叔和李緊這些人了,至少也要是鍾叔那一輩的人,甚至晚上來上兩個地府工作人員都是不為過的。

他們這些人到時不在意,可是老趙,趙方旭卻不能不在意,雖然現在沒有公司的存在,可是他還是努力的維護著異人界的平衡和穩定,確保普通人不會大規模察覺異人的存在。

畢竟一旦普通人發現了異人的存在,那可就是要出大事了,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異人和人類雖然一樣,但是當他們成立異人的時候,就自動的失去了普通人的身份了,變成了另一個族群,就像是漫威的變種人一樣的族群。

會被按上非我族類的想法,不管他們是不是這麼想的,可是普通人會這麼想。

所以趙方旭希望卓群不要把新時代在召喚擴散。

“全民異人,不好麼。”

卓群聽到找趙方旭的話說到。

“不好,在資源上是有問題的,在資源的分配上是有紅線的五萬分之一,這就是異人的數量紅線,過著這一條紅線,那就會被普通人發現的,到了那個時候,就會出現動亂。”

趙方旭坐在卓群的對面說道:“當初的滅佛,宗教起義,這些都是異人的數目過了紅線的緣故,而最慘痛的教訓是隋唐亂世,那是最大的教訓。”

趙方旭話頭一轉說起了隋唐的事。

這些現在都是歷史研究,可是卓群是知道當時的世界實情的。

在諸夏的歷史上有四個溫暖期和四個寒冷期。

而隋唐兩代就是第三個溫暖期。

在那個時候,最高年氣溫比魏晉南北朝高3℃,比今天也要高出1℃左右。

在唐高宗時期,650年、669年和678年這三年,長安冬期都無冰無雪;唐玄宗李隆基時,蔣採蘋因為在自己的宮殿裡廣種梅花而被稱為梅妃;李隆基還在自己的宮中種植柑橘,詩人杜甫的《病桔》,提到李隆基種桔於蓬萊殿,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十八)說,天寶十年秋,宮內有幾株柑樹結實一百五十顆,果實味道“與江南所進無異”。

而在開元十九年,揚州首次出現雙季稻的記載,其粒與常稻無異。

這個溫暖期也解釋了,為什麼隋代出現了那麼離譜的糧食產量的問題,並是溫暖期麼,再加上那個時期的度量衡和現在是有區別的,出現那麼大的糧食產量就可以解釋了。

而這個溫暖期之後,就是宋元時代的寒冷期了。

在這個時期,華北一地已經沒有梅花了。

蘇軾的詠杏花的詩句裡有“關中幸無梅,賴汝充鼎和”,用以哀嘆梅在關中地區的小時的消失。

隨後的一百年的短暫回暖之後,就是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寒冷期,一直到1900年,這個寒冷期才結束。

這些別人看是歷史,而卓群可是親身經歷的,在隋唐兩代,高溫可是最常見的天氣了,甚至環在那些世界還出現了惡性循,一到了夏天,全長安都在開空調,弄得長安更加的灼熱了,大家就更加的不喜歡出門了,空調也開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