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主世界才一直沒有製造戴森球,但是有些東西你不製造的時候,就會有東西出來逼你製造。
KIC8462852星球,又叫做塔比星,它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1470光年,比太陽大了1.5倍,屬於一顆F型主序星。
從上面這組數字來看,塔比星只是很普通的一顆恆星,可是這顆恆星卻有著異乎尋常的光變。
所謂的光變,是描述天體或區域部分光強度隨時間變化的一種曲線。比如說一顆行星從恆星表面經過的時候會遮擋部分光線,導致恆星發出來的光變暗,當行星過去之後,恆星的光又會恢復成原來的亮度。天文學家經常會根據這個規律尋找太陽系外的類地行星,這個方法就叫做凌星法。
一般來說透過凌星法觀測出來的恆星光變有三個規律,第一個是光變幅度小,地球遮擋的太陽光,只會造成太陽亮度減弱0.01%,木星遮擋多一點,但也只能減小1%的太陽光亮度;第二個規律是光變具有周期性,這個很好理解,行星圍繞著恆星轉,這個週期是固定的。每經過這個週期的時間,該行星就會遮擋住一點點恆星的亮度,因此科學家可以透過這個光變週期確定該行星的公轉週期;第三個規律是光變週期具有對稱性,亮度先是慢慢減弱,變到最暗的時候持續一段時間,後面又慢慢恢復到原來的亮度。幾乎所有觀測到凌星現象產生的光變曲線都符合以上三點規律。
可是這顆恆星,塔比星的光變及其的怪異,先是異乎尋常的光變幅度。從2011年3月5日到2013年4月17日期間,塔比星亮度出現過兩次特別巨大的降幅,幅度分別達到15%和22%。也就是說這顆恆星在這兩個時間段裡,被一顆有其本身的一半那麼大的個頭的行星遮擋了,而宇宙間沒有這麼大的行星。
第二奇怪的地方就是塔比星光變曲線沒有周期性,如果塔比星光變曲線是由環繞其旋轉的行星造成的,那麼他的光變曲線具有周期性。但是實際情況是每次發生的間隔時間不一致,不是長了就是短了,不符合行星執行的規律。
第三個奇怪的地方就是其光變曲線不對稱,開普勒望遠鏡觀察到的光度資料顯示,該星的亮度有數個非週期性的小驟降,而且每次降低的強度是不一致的,完全的沒有規律可尋。
而對於塔比星所發生的變化,大家都是有過各種各樣的猜測的,比如是由不均勻的塵埃環或被撞碎的行星殘骸造成的,還比如是因為塔比星正在形成恆星的物質所包圍,還有人認為塔比星是一個扁球體,也有人說是被被帶有行星環的行星所圍繞,最後還有人說是被太陽系內部的東西所遮擋了。
可是這一個個的猜測都被科學界推翻了,到了最後大家只有一個答案了,雖然這個答案有些扯淡,但是根據排除法,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不管多麼難以置信,一定就是真相。
最後剩下的就是有文明在製造戴森球了。
而根據這種光變的異常,人類到目前為止,總共發現了大概20顆和塔比星有相似光變的恆星,其中光變幅度最大的是EPIC20437607,這顆恆星在2019年的時候,亮度竟然下降了驚人的80%左右。
而根據對這些恆星光度變化曲線的分析整理,科學家們按亮度變化規律,將它們分為了“快速減弱型”以及“緩慢減弱型”,這兩種型別。
包括塔比星在內的15顆恆星被分到了“緩慢減弱型”的分類中,剩下的6顆恆星則被分到了“快速減弱型”的分類中。
而在主世界對緩慢減弱型恆星的看法是剛剛開始建造戴森球,而快速減弱型的恆星,則是已經快要完成了戴森球的製造。
這讓主世界不得不考慮自己是不是也要製造戴森球了,不是為了別的就是單純的想要掩飾本恆星的位置,要不然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