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5章 人物紀,容鹿 (第1/2頁)
一品布衣徐牧姜采薇結局 李破山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黃家一門忠烈,故一門二侯,以慰黃家先人之靈。”
正德殿內,吳鬆放下手裡的卷宗,整個人如同失了力氣般。
“我大蜀忠烈之中,黃之舟亦是千古一人吶。”
坐著的徐橋,心底滿是嘆息。如他們這些後輩,現在聽起那些父兄的故事,幾乎都能猜想得到,當時的情況是何等兇險。
側過頭,徐橋看了看黃言庭。發現這位黃之舟的嫡子,早已經淚流滿面。
“對了言庭,你的那位三爺爺,最近在忙甚,似是很少入宮了,莫不是生了病?”
聽見徐橋的話,黃言庭揉了揉眼睛。
“稟殿下,我家三爺爺身子尚好,但最近喜上了廚灶之事,只是那做的菜,不大能入口罷了。”
“怎的……又和灶有關了。”徐橋咕咚了句,沒打算再問。
“吳先生,不若先飲盞熱茶。”
“多謝殿下,不知殿下接下來——”
徐橋沉吟了番。那場金戈鐵馬的歲月,以袁侯爺為先,最讓人敬佩的,莫過於那些忠義之人。
“敢問先生,人物紀中除了袁侯爺,可還有其他的大忠之人。”
吳鬆放下茶盞,翻了翻卷宗,又想了想開口。
“亂世中,天下英雄如過江之卿,若是說忠義之人,自然是數不勝數。但我這些年在江南尋訪求史之時,覺著最為惋惜一個忠義人……應當是東陵左仁麾下,一位藉藉無名的小幕僚。”
“何人?”
“先前的楚州軍參,容鹿。”吳松嘆著氣,“我也不知為何,雖是個名不經傳的小幕僚,但走訪他的過往時,我卻痛心無比。殿下當知曉,容鹿未入仕之前,亦是楚州聞名的孝子。”
“容鹿?”徐橋想了想,卻發現從未聽過此人的事情。
“小逢春,你可有聽說?”
常逢春想了想,拼命搖頭。
坐在一邊的司安,卻在這會站了起來,向殿中人拱手。
“殿下,諸位,我似是聽過,這位容鹿,以死諫左仁王,讓其拒糧王入陵,最後投江而亡。江南一帶的不少百姓,感其忠義,還設了祠廟,甚至還有文人留詩。”
“確是如此啊。”吳鬆緩出一口氣,“亂世之中,容鹿也算個忠烈了。”
徐橋點頭。
“無分敵我,既是忠義之人,我等當恭敬聆聽。”
“請殿下稍待。”
吳松喘了口老氣,翻好了卷宗,聲音才娓娓傳開。
“東陵容鹿,表字玉瑋,楚州塗城人氏……”
……
“玉瑋,玉瑋!”
楚州塗城的江岸邊,幾個耕讀書生歡天喜地的跑來。他們嘴裡的“玉瑋”,是另一名窮苦書生,此時正在江岸的蘆葦蕩中,挽起褲腿撈著小魚。
“玉瑋兄,當賀當賀,你被郡府舉孝廉了!”
撈著魚的書生頓了頓,也變得狂喜起來。大紀崩亂之後,已經斷了科舉,慶幸東陵三州的左公,為了挑選幕僚之才,重新起用了舉孝廉的薦道。
“當真?”
“自然是真!官坊那邊都貼了通告。我聽說,原先那郡守想舉薦自家人,奈何玉瑋兄孝名遠播,又有才學傍身,那郡守擔心左公怪罪,才將名額給了你啊。”
“走,我要回家給孃親報喜!”撈魚書生顫著聲音,往回跑的時候,又急急回了頭,不忘提起落下的小魚簍。
“諸位同窗勿怪,我孃親最近想吃魚,我偏又沒有銀子,只得來江裡撈了。”
“玉瑋兄要小心吶,附近一帶還有江賊的。”
被稱為玉瑋兄的人,正是容鹿。雖生於貧苦,但自幼有向天青雲之志。
“玉瑋要做吏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