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義無反顧 (第2/3頁)
1000個成語及解釋和造句 我愛青花瓷7185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問:“那麼隰朋這個人怎麼樣?”管仲說:“隰朋為人忠誠老實,不擺個人架子。但是,他的眼光短淺,缺乏遠見卓識。”
春秋時期,齊國出現了幾個著名的政治家,其中最著名的是管仲。管仲把齊國的國政分為十二個官職,由他親信的十二人擔任,自己假裝生病,不上朝處理國政。齊桓公為了國家大事,經常去管仲家裡探病。管仲向齊桓公推薦了鮑叔牙等幾個人才。但是,管仲警告齊桓公不要重用豎刁、易牙等不忠誠的人。
比喻不慌不忙地等待時機成熟後再行動。
366.沽名釣譽
用各種手段來獲取名聲和榮譽,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實力或貢獻。其中,“沽”是指賣,“釣”是指引誘、騙取。這個成語通常用於形容那些追求虛榮、虛假榮譽的人。
戰國時期趙國的平原君想要尋找一些有才能的人來輔助自己治理國家。他聽說有一個叫毛遂的人很有才能,便派人去請他來面試。毛遂來到平原君的府上,自我介紹了一番,但平原君對他並不滿意,認為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
毛遂不甘心,繼續向平原君展示自己的才華。他分析了趙國的形勢,指出趙國面臨的危機和需要改革的地方。平原君被他的言論所打動,便留下了他,讓他成為了自己的門客。後來,平原君去世,毛遂便離開了趙國,去尋找其他的機會。
不久後,毛遂來到了燕國。燕王聽說毛遂來了,便想請他來幫助自己治理國家。毛遂來到燕王的宮殿,與燕王進行了一番長談。燕王被他的話語所打動,便任命他為燕國的丞相。毛遂非常高興,認為自己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然而,毛遂當上丞相後並沒有做出什麼貢獻。他並沒有為燕國的發展做出任何實際的行動。相反,他只是追求虛榮和權力,不斷接受別人的讚揚和奉承。最終,燕國國力逐漸衰落,毛遂也被人們所唾棄。
形容那些追求虛榮、虛假榮譽的人。它可以用作動詞、名詞或形容詞。例如:他為了沽名釣譽,不惜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他雖然有很多頭銜和榮譽,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成就,完全是沽名釣譽。
這種沽名釣譽的做法根本不值得提倡。
367.譽滿天下
形容一個人的名聲或聲譽極佳,被廣泛讚譽和傳頌。這個成語可以用於形容各種領域的人物,如政治家、藝術家、科學家等。
源於中國古代的文學家蘇軾。蘇軾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他的作品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詩、詞、散文等作品被廣為傳頌,人們對他的才華和品德都極為推崇。因此,後人用“譽滿天下”來形容蘇軾的聲譽和影響力。
形容各種領域的人物,如政治家、藝術家、科學家等。例如,“這位政治家在國內外享有譽滿天下的聲譽。”或者“這位藝術家的作品譽滿天下,備受讚譽。”這個成語也可以用於形容某個領域的成就或貢獻,例如“這部電影譽滿天下,獲得了多項大獎。”
368.下不為例
表示只這一次是特例,以後不再算數。通常用於勸人或自勸,提醒人們不要重複犯錯或進行某些違規行為。
中國明朝時期有一位官員名叫況鍾,他因為犯了錯而被皇帝貶職。然而,況鐘的才華被皇帝看中,於是皇帝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在蘇州擔任知府。儘管如此,況鍾並沒有忘記自己的錯誤,他在就職時向皇帝保證,只在下一次擔任官職時才會再犯錯。從此以後,“下不為例”這個成語就流傳至今。
用於勸告或自勸,提醒人們不要重複犯錯或進行某些違規行為。例如:“我知道你犯了一個錯誤,但下不為例,以後要注意。”也可以用於表示某件事情只此一次,以後不再算數的情況,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