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禮遇,後來還安全回了國。
鄭夢周還特地寫了一首叫《洪武丁巳奉使日本作》的詩來記錄這次日本之行。全詩如下:
奉使遊桑城,
從人問土風。
染牙方是貴,
脫履是為恭。
柳入新年綠,
花如故國紅。
客居殊寂寞,
喜聽足音跫。
從他的詩我們不難看出,那個時候日本人就喜歡染黑,並且喜歡脫鞋。
正是由於鄭夢周這些出色的才能加上他在高麗儒生中崇高的地位,所以李成桂一直想讓他加入自己的陣營。
因為一旦鄭夢周加入自己的陣營,李成桂就等於獲得了儒生的支援。那麼他的改朝換代將會變得名正言順起來。
原因很簡單,在那個時代,儒生掌握了國家的輿論導向,他們就代表著仁義道德,有了他們的支援,李成桂的行為就會變得十分正義。
李成桂對待其他敵人都是心狠手辣的,順他者昌,逆他者亡。
唯獨對待鄭夢周十分寬容,他吩咐手下人不得妄動鄭夢周,他一直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言語打動鄭夢周。
雖然鄭夢週一開始也十分欣賞李成桂,曾經為李成桂畫像作贊,還稱頌他“遏洪流於滄海,扶日出於咸池”。
可是當鄭夢周得知李成桂要謀權篡位之後,便與其分道揚鑣。
鄭夢周從小學的就是孔孟之道,從小被灌輸了要忠君愛國的思想,所以他是堅定的高麗王朝擁護者。
由於鄭夢周就成為了李成桂奪權路上的重要阻力。
由於李成桂吩咐任何人不得傷害鄭夢周的性命,所以李成桂的手下錯失了很多將鄭夢週一黨消滅的良機。
後來,李成桂在海州打獵時墜馬受傷,鄭夢周聞之大喜,便打算乘李成桂重傷之際除掉李成桂一干人等。
沒找到這件事被李成桂的第五個兒子李芳遠知道了。
此時李芳遠正在為母守孝,一聽見自己的父親有危險,便顧不得其他了。
連忙趕到李成桂所在的禮成江碧瀾渡,然後派人用轎子將李成桂連夜抬回開京,這才讓鄭夢周的計劃破產。
鄭夢周聽說李成桂回來之後,便前去拜望李成桂以探口風。
李成桂依舊待鄭夢周十分友好。並再次企圖拉攏鄭夢周站到自己這一邊,沒想到鄭夢周還是拒絕了。
李芳遠知道,如果鄭夢周不除,那麼父親的霸業很有可能會因為這個人而失敗。
竟然自己的父親不願意動手,那隻能自己動手了。
於是李芳遠便派人帶上兵器埋伏在鄭夢周歸家路上,並最終在鄭夢周經過善竹橋時將其斬殺。
李成桂在得知李芳遠派人殺了鄭夢周之後大怒,痛罵李芳遠是不忠不孝之人。但事已至此,已別無他法。
從這件事開始,李成桂的心裡就開始對李芳遠有了意見。
倒也是因為李芳遠殺掉了鄭夢周,王瑤失去了最大的倚仗。朝鮮王朝建立的最後一道政治障礙也被掃除。
終於,肅清了絕大部分反對勢力的李成桂於1392年七月正式取代王瑤登上了國王寶座。
即位第二天,他就以“權知高麗國事”的名義派趙胖前往宗主國明朝向朱元璋報告自己即位的事情。
朱元璋一直認為當時的高麗是個“君臣悖亂”的國家,朱元璋一直認為李成桂是高麗宰相李仁任的兒子。
他認為李成桂改朝換代是不忠不義的行為。
但由於李成桂特別強調當初是自己透過威化島退兵阻止了高麗朝廷攻打遼東的計劃。
鑑於李成桂的親明態度,朱元璋便消極的承認了李氏取代王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