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有“氣清景明”之意,既是節日,又是節氣。《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因節令期間“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而得名。
金海套上驢車,把早從縣城裡買回的元寶、紙錢、檀香、蠟燭、炮仗……裝上驢車,還帶了鐵掀和掃帚,帶上玉芬去老屯給自己爹媽,還有玉芬的爹媽上墳,當然順便給爺爺奶奶叔叔大爺也上上墳。
到了地方,金海把自己爹媽的墳墓整理了一番,幫死去的爹媽擦拭了墓碑,拔除了雜草,又修整了“屋頂”,打掃了“院子”。然後又在墳頂用磚頭壓了一張紙錢,這是為了證明墓主人後繼有人用的。
拿出果蔬、酒水、檀香、蠟燭祭奠之後,金海按照這些長輩活著時對待自己的厚薄,分配紙錢元寶。自己爹媽佔六成,爺爺二成,奶奶一成,叔叔大爺半成,其餘不認識的祖先共享半成。那是分配得清清楚楚,一點不帶偏差的。反正也沒指著誰來保佑,就從心所欲吧 !
然後金海又帶著玉芬,按照同樣程式,清理了玉芬父母的墳墓,也燒了和自家父母同等數量的元寶、紙錢。這叫做不偏不向,公平得當,不用拌嘴,更不用打仗。
金海和玉芬給去世的親人上完墳,燃放了爆竹,通知他們來取。這才“嘚兒駕”,趕著驢車拉著媳婦兒離開。
卻說驢車之上,還有一堆東西,那是金海特地給朱志國準備的,除了紙錢等物之外,還有一物長長的,用黑色塑膠布包裹著,也不知是什麼。玉芬問金海是啥,金海保持神秘感不肯告訴她!
朱志國的墳墓昨天被朱民和幾人打掃得很清楚,墳前只留下紙錢等物燃燒過的痕跡,一夜風吹,早把灰燼吹淨。
金海在墳前點上蠟燭,擺上五個蘋果,五個橘子,五個蟠桃,點燃三炷香。又拿木棍在墓前畫了一個圈,中間打一個叉,表示燒的是有主之物,孤魂野鬼不可爭奪。之後在圈中心放上紙錢、元寶點燃,烈烈火起,上升氣浪帶動紙錢餘灰,盤旋上升,有一種神異之感。
金海喊道:“朱志國出來收東西,兄弟過來看你了 ,拿上這些錢,在那邊吃香的喝辣的去吧!”
接著他又大聲說道:“你有兩兒一女,老子幫你養大了,個個都有出息,算是對得起你了。老子沒要孩子,就打算跟玉芬‘生同衾,死同槨’,你特麼就別和老子搶了!為了表示補償,送你一個大洋妞,別說你不喜歡,上次在我家看電視,我瞅你盯著那個洋妞眼睛發直,今天如你所願!”
金海說完,從驢車上把那個長條的東西搬下車,去掉黑色的包裝袋,裡面竟然是個金髮碧眼的“大洋馬”。金海完全是按照零零七里邦女郎樣子定做的,花了高價,親臨紙活店,全程監督,可謂花盡了心思。有時你不得不佩服金錢的力量,這大洋馬製作完成了之後,簡直跟蠟像館的雕像一樣逼真,將朱志國心中女神完美復刻。
金海把邦女郎放入火堆,一陣火起,大洋馬去陪伴朱志國去了。金海心說:“朱志國,老子夠意思吧?你特麼就享福去吧!”
回程的路上,金海被玉芬降龍十八掌的連番攻擊,不論如何求饒都不好使。說話也怪,金海的一番神頭鬼腦操作,讓玉芬心裡面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擔一樣,就這樣一個又掐又打,一個被動防禦,不斷求饒,把清明時節悲涼意境沖淡了不少。
等兩人到家,已經過了中午,天空竟然淅淅瀝瀝的撒下幾滴雨來。
玉芬蒸了鍋米飯,簡單炒了兩個青菜,不到半個小時,兩人就上桌吃飯了。刁美麗總是踩著飯點進屋,比老和尚敲鐘還準時,進來湊到飯桌前瞅瞅,“切”了一聲,坐到炕稍去了。
二舅昨晚運動,今天勞動,是真的餓了,狼吞虎嚥,吃了好幾碗。刁美麗揶揄:“玉芬姐,瞅瞅你把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