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清舒好奇到底是何事,便纏著雲釗說說,這也不是什麼機密,最晚明天整個京都便都知道了,便當著眾人簡要說了這事兒。
“原來如此,怪不得剛才父親一副急匆匆的樣子,您老是不是擔心我跑出去啦?”,雲清舒恍然大悟。
“你可算明白了,記住,最近晚上不要隨意出去瞎逛,免得嚇著你!”,雲釗語重心長叮囑著。
“知道了,爹爹~”
寧王、五皇子亦相繼告辭。
睏意一陣一陣襲來,雲清舒忍不住打了個哈欠,看著旁邊倚在黃花梨木椅上歪著頭的曲蓁蓁,與肖洛白告了別,拉著曲蓁蓁回了楓荷院。
月影朦朧,夜色沉沉,熱鬧一陣的棠梨院歸於寂靜……
第二日,沈均瑤敬了公婆茶,正式加入了這個大家庭。雲清舒得到好大一堆新嫂嫂送來的禮物,喜滋滋的,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
如今哥哥順利成婚,自己當初許的願望實現了大半,接下來只等嫂嫂早日生下個一兒半女。
接下來的幾天,熱議的都是流民的訊息,雲清舒上街都碰到好幾撥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外鄉人,每每遇見,忍不了打發一些碎銀。
宿州一帶,遭遇了立朝以來最大的暴雨,往年五月才到的梅雨提前了半月。且雨量大,來勢洶,致使河水暴漲,多處突破峰值。
洪水肆虐,百姓家園被毀,田地被淹,只得往外鄉逃難,沿路乞討。這幾日,大量的災民湧入京都,一時轟動朝野。
遭遇如此重的災情,當地官員卻沒有第一時間上報,前幾日才收到的幾封宿州來的奏摺,並沒有詳細述及災情嚴重程度和災後救濟措施,只是哭窮賣慘,一味地請款撥糧。
聖上憂心子民,立即下令備糧籌錢,欲挑選特使前往宿州住持賑災事宜,朝中不少大臣紛紛上書請奏,願為陛下分憂。
最終太子推薦的王若妍之兄-戶部員外郎王黔被定為賑災特使,攜帶糧草銀錢即日前往宿州。
三天後,賑災隊伍浩浩蕩蕩出發,街頭巷尾無不盛讚聖上心繫百姓、仁德無雙。
京都的流民畢竟只是少數,遂著五皇子安置,褚玉瑾不負所望,登記造冊、搭棚佈施、徵用住店……
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賑災措施下來,不出一週,京都便恢復了往日的繁華與熱鬧,不再見一個流民亂竄。
雖說與賑災相比,他做的只是冰山一角,然他作為一個皇子,不因事小而敷衍,而是謹慎細緻,完美交上了答卷。
此舉得到了聖上和朝臣的讚許。雲釗回府說起此事,亦是誇讚之詞。
“看來這五皇子也不是一無是處嘛!”
某日,雲清舒與曲蓁蓁約著逛街,無意中論起此事。
“哎呀,好歹是皇子,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那才是丟人丟到婆姨家呢!”
京都清靜了幾日,而後城門口又開始出現流民。
每日城門口均有源源不斷的逃難者進來。好心人問及,均答曰:自宿州而來。
路人頗為疑惑,陛下已親自遣特使前往救濟,怎麼你們還冒著隨時死在途中的風險往外逃?就地接受救濟不是更保險?
來著皆搖頭嘆息……
朝堂上,皇帝身居高位,手裡捏著幾本賑災特使的彙報摺子,神色凝重。
下面,御史臺的幾位御史輪流彈劾王黔賑災不力,致使災情未緩解,流民不減反增……
皇帝聽的腦仁疼,濃眉緊蹙,手指捏著眉心。
“太子,人是你選的,你怎麼看?”
皇上看向下面位居首位的褚玉炎,沉聲道。
“回父皇,兒臣……兒臣不知宿州具體情況,可能受災遠比我們瞭解的要嚴重的多,王大人分身乏術,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