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山上五人用過早飯,就收拾東西下山而去。

華山山勢奇險,若不熟悉路途,極易發生險情,因此嶽方興和嶽靈珊出生以來,還從未下過山。這次嶽不群抱著嶽方興,甯中則抱著嶽靈珊,令狐沖就只能自己行走,經受一番磨練了。

不過,這半年來令狐沖努力練功,飲食也比以前好了許多,身子骨更加健壯,早已不復從前。雖然在有些險要的地方還需要人扶持,一路上也有些微微氣喘,令狐沖卻仍是神采飛揚,向嶽靈珊和嶽方興說些山下趣事。

五人一路且走且停,時時停下來欣賞華山的景色,悠然自得,待走到山下集市,看日頭已近正午,就到市集上尋了一家客棧,用了午飯,訂了兩間客房,畢竟五人下山一趟實屬不易,怎麼說也要住兩三天,順便了解一下江湖狀況。

安頓下來後,又休息了一會兒,嶽不群、甯中則帶著三人到市集中閒逛。嶽靈珊看見什麼都感到新鮮,時不時的要這要那,令狐沖東奔西跑地給她拿東西。

嶽方興雖然前世就瞭解一些關於古代的狀況,今世又在華山呆幾年,半年來也看了許多時人的遊記、雜記,但他常年在山上,沒有親歷過山下生活,今日一見,只覺和影片上大為不同,絲毫沒有刻意做作之感,盡顯生活自然,平時書中的一些不懂的地方也恍然大悟。當下細細觀察,與書中所說仔細對照,只覺大有感觸,果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古人誠不我欺!

正在想著這些,忽然前方傳來一陣喧鬧聲,只見一名身著號衣軍役模樣的人縱馬賓士而來,街上行人紛紛急忙向兩旁躲避。但見那軍役騎在馬上,身子隨著馬的縱橫跳躍起伏不定,手中馬鞭不時響起空氣抽動的聲音。顯然騎馬之人本心不壞,只是可能確實遇到了什麼急事,故而縱馬快行。

眨眼之間,一人一馬已是飛馳而過,街上行人一片混亂,紛紛攘攘,細細數來卻沒被馬碰到一個,多半是躲避時眾人擁擠跌了腳的。那人擁有的騎術,當真高深無比。

嶽方興在一旁早就看得呆了,無論前世今生,他都沒有親眼見過如此高深的騎術。尤其是看到馬蹄飛揚,人在馬上起伏搖擺,半年來扎馬站樁的感悟頓時如潮水般奔湧而來,身體不自覺的擺了個扎馬的姿勢,遠比先前自然。

嶽方興這時只感覺自己不是在枯燥的扎馬站樁,而是乘坐在一匹駿馬上向前飛奔,身體隨著馬的縱橫跳躍而上下起伏,渾身意氣風發,神念通達之極。他感覺周圍是如此的乾淨純粹:溫暖的陽光、厚重的大地、和煦的微風……一一都展現在他的眼前。他時而策馬隨風賓士,時而勒馬享受陽光,時而又縱馬奔向天邊……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他感覺自己就是一匹野馬,在廣闊無邊的草原上肆意飛奔,無拘無束,自由的飛揚……

嶽不群站在一旁,看到那軍役已然遠去,轉過頭來,卻看到嶽方興神情木然,以為他被這驚險的場面驚呆了。轉眼看見嶽方興擺出馬步樁的姿勢,心中驀然一動:

莫非興兒領悟到了什麼,這次下山他不就是要看人騎馬嗎?

仔細一看,只見嶽方興上身微微起伏,全身鬆鬆垮垮,腳下卻仍穩若磐石,和他那日所教一模一樣,甚至某些方面猶有過之。又過了一會兒,只見嶽方興將身體重新擺正,神情微笑,像是遇到了什麼美妙的事情一般。

嶽不群見狀,心中再無懷疑,知道兒子是進入了常人難得一遇的悟道狀態,醒來後必然會有所領悟,不過這種狀態持續時間越長收穫越大,期間最忌受人打擾,連忙喊過妻子守住這裡,有行人路過就引向旁邊。

幸而現在集市已散,又發生了縱馬事件,街上已然冷清了下來,若不然還真有些困難。街上行人見了,雖感覺有些奇怪,卻也沒有多問,畢竟大街上奇怪的事情多了,又不是什麼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