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話。

見百姓們沒有異議於是江天洛又道:“還請大家先回去,今日之事,官府不會追究大家的責任,還請大家日後定要遵守律法。”

百姓們聽完便各自散去,一旁的泰安令這才過來行禮道:“泰安令張雲舒拜見君上。”

“張雲舒,三年前的文科狀元郎,因為太過優秀被先帝親自接見,卻因忠心直諫被外戚劉氏陷害後被貶為泰安令,這一處罰相當於將滿腔報國志的張大人流放至此,從此再無機會施展報國理想,流放三年,我想知道張大人當初的凌雲之志還在否。”

江天洛不跟他客套那麼多,直接開門見山的說出了令他耿耿於懷的過往以及他現在是不是還能夠發揮他的才能輔佐江天洛。

張雲舒到底也不是愚笨的人,聽出來了這是江天洛在問他廉頗是否老矣。眼前這位皇子不愧是先帝看中的人,想當年,張雲舒以狀元郎的身份被先帝接見,後被任命為翰林院學士目的就是為了輔佐天洛,可是當時年輕氣盛的張雲舒並不知道先帝的良苦用心,一日見到先帝,張雲舒不顧皇后劉氏在側直言外戚之罪,然後就被莫名其妙的貶到了泰安。三年了,他從未忘記過自己一心報國的志向,只是在等待一個明君,現在他相信這個明君就在眼前,就是江天洛。

於是他慷慨激昂的說道:“張雲舒雖被流放三年,可是從未忘記自己是帝國的人,從未忘記自己許下的報國諾言,更未忘記外戚篡權的危害,君上若是不棄,張雲舒願追隨君上左右,外戚一日不除,帝國一日不安!”

江天洛扶起張雲舒說道:“先生請起,江天洛日後治理江津,逐鹿天下,驅逐劉氏還需先生鼎力相助。”

二人寒暄了一陣,張雲舒才將江天洛迎回府衙,而後二人便開始了幾天幾夜的長談,討論了當今局勢,制定了發展方案,為日後江天洛劍指天下奠定了基礎。

二人討論得出,當今天下雖為劉氏扶持的偽政權可是他們似乎忽略了一件事,帝國內許多權臣都只聽先帝令,特別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藩王、將軍。這麼多年來都是先帝的威嚴壓著他們,如今先帝駕崩劉氏篡權,這些擁有兵權的藩王、將軍們怕是坐不住了。劉氏作亂之前只是控制了京都以及京都轄下三十六郡。

所以江天洛認為:現在完全不用擔心朝廷會派大軍壓境,很快這些藩王、將軍們就會藉口擁兵自立,少則一月,多則三月,最多一年的時間。擺在面前的就三個問題,劉氏會派人刺殺,百越等異族的騷擾還有江津百姓們如何過上好生活。

“君上說的是呀,可是臣認為,還有一個問題,劉氏將您貶至此地是何居心已是昭然若揭,萬一他們不只是刺殺呢。”

“先生是說,他們會賜毒?”江天洛打斷了張雲舒的話說道,“如果是這樣他們肯定是打著賞賜的幌子,如果不從傳出去也會引來其他勢力的不滿,更會有別有用心的人藉此大做文章,屆時我們將難以迴轉,先生可有良策,還請先生教我。”

張雲舒思考了片刻道:“君上,臣有一計,讓人放出風去,說大王歷盡艱險到達後便本性暴露在泰安整日花天酒地,還給自己整了個江津總督的頭銜,仗著朝廷的威勢作威作福。這樣到時候他們派人來賜毒,君上就按傳聞中的那般,說不定見君上這般他們就不會把君上怎麼樣,說不定還會把江津總督的頭銜送給君上。”

“先生好計謀呀,這樣一來不僅避免賜毒還白得一個頭銜這樣我們到時候辦事也方便呀。”其實江天洛還有一種應對的辦法——天沁閣如果朝廷真有對自己不利的動向天沁閣自會傳來訊息供他決斷本來江天洛剛才還沒有對策可是他聽了張雲舒的話以後絕得茅塞頓開,只是這個辦法還有天沁閣暫時還不能讓張雲舒知道。

說完江天洛與張雲舒吃了一點備好的點心,又接著回到了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