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譯文】

踮起腳跟想要站得更高的人,反而站立不穩;邁著大步想要快速前行的人,反而走不了遠路。自我顯露的人,反而不能顯明;自以為是的人,反而不能彰顯;自我誇耀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功勳;自我矜持的人,反而無法長久。

從“道”的角度來看,這些行為就叫做剩飯、贅瘤。連萬物都厭惡它們,所以有道的人不會這樣做。

【故事】

在繁華的商業之都臨安城,有兩位年輕的商人,一位叫蘇啟,一位叫林耀。

蘇啟出身商賈世家,自幼聰慧,對經商之道耳濡目染,年紀輕輕便接手了家族的部分生意。初入商海,他憑藉著靈活的頭腦和果敢的決策,做成了幾單大買賣,一時間聲名鵲起。這突如其來的成功讓蘇啟有些飄飄然,行事風格也逐漸變得張揚起來。

在一次臨安城的商業盛會上,各路商人云集,展示自家的得意商品,尋求合作商機。蘇啟為了彰顯自家實力,特意租下了最顯眼的展位,將店鋪裡最奢華、最貴的商品全都擺了出來,還僱了一群人在周圍鼓吹自家產品如何獨一無二、品質超凡,一心想著 “跨者不行”,妄圖一步登天,成為臨安城商界的領軍人物,全然不顧其他同行投來的異樣目光。

與人洽談生意時,他總是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已過往的輝煌戰績,“自伐者無功”,自我誇耀個不停,卻很少認真傾聽對方的需求與想法。對於合作伙伴提出的建議,他也常常不屑一顧,滿臉的 “自是者不彰”,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已的判斷絕對正確,別人的見解根本不值一提。

反觀林耀,同樣是年輕有為,他白手起家,靠著誠信經營和踏實苦幹,逐步積累起了自已的商業根基。他平日裡為人低調謙遜,深知經商如同長途跋涉,不能急於求成,“企者不立”,必須一步一個腳印。

在商業盛會上,林耀的展位佈置得簡潔大方,展示的商品雖不是最貴最奢華的,但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實用且品質優良的。他耐心地與每一位前來諮詢的客商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訴求,遇到不懂的問題,還會虛心請教,絲毫沒有 “自見者不明” 的傲慢。

有一回,一位來自遠方的客商帶來了一個極具潛力的合作專案,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風險不小。蘇啟一聽說要耗費如此多的資源,又擔心專案失敗影響自已的聲譽,便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還嘲笑林耀傻,居然會考慮這種 “不靠譜” 的專案。而林耀卻沒有被困難和風險嚇倒,他仔細研究專案方案,請教行業內的資深前輩,綜合各方意見後,決定與客商合作。

在專案實施過程中,林耀並沒有因為自已是主導者就 “自矜者不長”,自我矜持、獨斷專行,而是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優勢,與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隨著時間的推移,林耀的生意越做越大,合作伙伴越來越多,在臨安城商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而蘇啟呢,由於他的傲慢與急功近利,接連錯失了好幾個優質專案,之前那些因他吹噓而吸引來的客戶,也漸漸發現他華而不實,紛紛離去,家族生意也因此陷入了困境。

蘇啟看到林耀的成功,又反思了自已的失敗,終於明白過來。他找到林耀,誠心請教,林耀只是微笑著說:“咱們經商,切不可有那些‘餘食贅形’般的行為,腳踏實地、謙遜待人,遵循商道,才是長久之計。那些張揚、自負、急於求成的做法,連旁人都會厭惡,又怎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呢?”

蘇啟聽後,深感慚愧,從此一改往日的作風,學著林耀的樣子,踏實謙遜地重新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