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譯文】
勇於表現剛強、逞匹夫之勇,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勇於表現柔弱、不逞強,則能保全生命。這兩種勇的表現,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厭惡的,誰知道是什麼緣故呢?
自然的規律是,不與人爭卻善於取勝,不言語卻善於回應,不召喚萬物卻使萬物自然歸從,寬緩從容卻善於謀劃。自然的羅網寬廣無邊,雖然網眼稀疏,但卻不會遺漏任何事物。
【故事】
在偏遠的清平鎮,有一處神秘的山谷,傳言谷中藏有豐富的金礦。這個訊息不脛而走,引得眾多冒險者蜂擁而至。
鎮裡有兩位年輕人,阿勇和阿富,聽聞此事後,都決心前往山谷一試運氣。阿勇生性勇猛好鬥,行事果敢決絕,聽聞山谷有金礦,毫不猶豫地拉起一支隊伍,帶上最精良的工具,氣勢洶洶地就往山谷進發。他心想:“我如此勇敢無畏,定能搶先找到金礦,發一筆大財。”
進入山谷後,阿勇帶著隊伍橫衝直撞,只要看到疑似金礦的地方,便不顧一切地挖掘開採。他們的動靜引來了其他冒險者隊伍的不滿,雙方時常發生衝突。阿勇毫不示弱,每一次爭端都衝在最前面,憑藉著自已的勇猛,倒也暫時鎮住了不少人。然而,山谷地勢複雜,暗藏諸多危險,阿勇的冒進使得隊伍頻繁陷入困境。一次,在強行開採一處陡峭山坡下的礦脈時,引發了小型山體滑坡,阿勇躲避不及,被滾落的巨石砸傷,隊伍也死傷慘重,不得不狼狽撤出山谷,淘金夢碎,這便是 “勇於敢則殺”。
而阿富則與阿勇截然不同,他性格沉穩,看似膽小怯懦,聽聞山谷的兇險後,並沒有立刻行動。他先是花了些時間向鎮裡的老獵戶、採藥人打聽山谷的地形、氣候以及過往的傳說,又仔細研究了淘金的技巧和前人的經驗。準備妥當後,他才不緊不慢地帶著幾個志同道合、同樣謹慎的夥伴進入山谷。
進入山谷後,阿富並不急於開採,而是沿著山谷邊緣,仔細觀察地質構造,尋找最有可能蘊含金礦的區域。遇到其他隊伍,他總是面帶微笑,主動避讓,避免衝突。有一回,一支隊伍因爭搶礦點與相鄰隊伍大打出手,混亂中,不少人受傷,還驚走了原本發現的金礦線索,而阿富他們卻在一旁默默觀察,待眾人散去,順著線索找到了一處富礦。
在開採過程中,阿富也遵循山谷的自然規律,不肆意破壞周邊環境,遇到危險的跡象,便暫停作業,調整方案。就這樣,阿富的隊伍穩穩當當、循序漸進地開採著金礦,收穫日益豐厚,最後安然無恙地帶著大量黃金回到清平鎮,過上富足的生活,此為 “勇於不敢則活”。
鎮裡的人們目睹兩人的不同境遇,紛紛感嘆。老鎮長捋著鬍鬚說道:“這便是世間的道理啊,看看這上天,從不與萬物相爭,卻掌控著萬物的興衰,無聲無息間,一切皆有定數。就如這山谷淘金,阿勇爭強好勝,看似勇敢,實則違背了自然之道,落得悲慘下場;阿富看似膽小,實則順應天時地利人和,收穫滿滿。這天道啊,‘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任誰也逃不過它的安排,‘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吶。”
此後,清平鎮的年輕人都以阿富為榜樣,明白了在追求夢想與機遇時,不能僅憑一腔熱血的勇,更要有洞察局勢、順應自然的智慧,莽撞行事只會自食惡果。
【解析】
辯證法思想
矛盾的對立統一:“勇於敢” 與 “勇於不敢” 是一對矛盾,表面上看是相反的行為方式,但都包含著 “勇” 的本質。它們在不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