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沐浴在光線中,成為全體隊員中最為突出的人物。

其他人物都被安排在了暗色調的中、後景中,或者只露出一張臉,或者只有一個模糊的輪廓,在畫面上起著力學上的作用。

然而,倫勃朗的精美構思,成就了繪畫作品藝術上的昇華,卻遭到了僱主們的質疑。

僱主們說他們掏了一樣的錢,為什麼在畫上有的人十分顯眼,而有的人卻只露了半張臉。

之後這些人開抨擊他,甚至上訴法庭,鬧得沸沸揚揚。

最終整個城市都對倫勃朗都充滿嘲笑,然後他便陷入無人買畫的絕境,貧困餘生,“像乞丐般下葬”。

其實《夜巡》原名叫《隊長及其全隊人員》。

只不過射手隊的隊員們帶回去後,因為畫作太大無法掛在門廳裡面,隊員們就自行把周邊裁掉,這樣也使得整幅畫喪失了原有的平衡。

而且掛這幅畫的大廳是燒泥炭明火取暖的,時間久了,炭灰就在畫上落了厚厚一層,使得整幅畫色彩變得暗淡。

以至於到了18世紀,人們把這個原本是白天的場景誤以為是在夜晚進行的,從而給這幅畫取名為《夜巡》。

要知道《夜巡》可是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以及委拉斯凱茲的《宮娥》齊名的,是世界三大名畫之一。

而衛東寶手中的這一幅,包羅了倫勃朗從青年到老年的自畫像,而且其使用的繪畫技藝更加老道,其價值絕對超過這世界三大名畫。

倫勃朗酷愛自畫像,一生之中畫了上百幅不止。

而且他的自畫像對光線的處理技藝高超。

在倫勃朗的肖像畫中,光線作為一種很重要的載體,強光感和明暗比能讓人物內心得以展現,也使畫面層次更加豐富飽滿,雖然光比很高,但所有色調彷彿融為一體,並不突兀,有點類似於舞臺上的聚光燈效果。

看著倫勃朗自畫像上的嫩臉,我們可以理解為現代的PS術語“柔光效果”和“一鍵磨皮”,充滿了氣韻。

所以,由倫勃朗的繪法技法,還衍生出一種專門用於拍攝人像的特殊用光技術,也就是常說的倫勃朗光。

要知道倫勃朗所在的時代,還沒有照相機,要是有相機的話,相信倫勃朗肯定會成為,我們現在所說的自拍狂魔。

雖然倫勃朗的自畫像很多,但是絕對沒有一個十幾個倫勃朗,都在一張圖畫上出現的畫作。

這幅畫在以前是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的,那就說明倫勃朗在做這幅畫的時候,無人知曉。

要是沒有衛東寶和娜娜的這次挖寶,恐怕倫勃朗的這幅巔峰畫作,連重見天日的機會都沒有。

如此經典,且稀有的畫作,可想而知,在它問世之後,絕對會震驚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