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里,距今已經有700多年曆史。

它是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也是粵州省重點旅遊扶貧專案,粵州省三大扶貧旅遊示範點之一,是個迴歸自然鄉村、品味客家文化和蘇氏文化的好去處。

蘇家圍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後裔居住地,是一個在歷史長河裡流淌的村莊,只要你走進去,就會被它的古老、深沉、淳樸所吸引折服。

蘇家圍人秉承了祖先的文化,將其交匯於嶺南的天地中,至今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

蘇家圍全村18座圍屋,其中有5座明朝建築。

圍屋,又稱“圍龍屋”,是一種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

據歷史學家考察,這種民宅建築與中原貴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

客家先民因戰亂、災荒等原因南遷定居,不但傳播了中原的先進耕作技術,而且建築民宅保持了原有的傳統風格。

最古老的是為紀念蘇家圍八世祖蘇東山,而於1481年修建的永思堂,故又稱東山蘇公祠。

東江與久社河交匯於蘇家圍旁,營造了蘇家圍寧靜、悠然的意境,那裡的古榕、老屋、江風、竹韻、牧歌和野趣,造就了一個南華國的畫裡鄉村。

林寨古村,又稱林寨圍村,是陳姓的聚居地,位於槎城市和平縣東南部,以華國最大的四角樓建築群而聞名。

古村落風景區位於和平縣林寨鎮興井村境內,是粵州省首批27個古村落之一,和平縣政府計劃將其打造成4A級旅遊風景區。

據史載,該村建制於秦朝,公元前214年前,秦始皇派大軍南下時,南越王趙佗為防禦來犯之敵,派屬下一姓林將軍到當地築寨守關,官府後來便用其姓命名該寨。

清代至民國期間,林寨村民興建起頗具規模的古民居群——四角樓,每座佔地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四角置碉樓,高達8至10米,主體建築為三進院落廳堂式佈局,氣勢恢宏、錯落有致。

民居為典型客家風格的方圍屋,根據不同的歷史淵源,每一座四角樓都被冠以儒雅的稱謂,如新朝議第、永貞樓、福謙樓、謙光樓、寶三樓、九棟屋、世美樓、美盡東南等。

然後,衛東寶又去了桂山、佗城、霍山、野趣溝等一些景區。

最後的重頭戲,當然是槎城最為著名的萬綠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