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夏侯淵。奉了魏王之命,鎮守定軍山。前番張郃攻打葭萌關,被黃忠殺敗,前來求救;為此整頓兵馬,準備交鋒。曾命探馬前去打探,未見回報。”

下面的軍士前來稟報,黃忠前來討戰。

夏侯淵大笑三聲,言道,“眾將官,抬刀帶馬。”

夏侯淵拿著馬鞭,上馬而行。

裴琰之的黃忠也是上場而來,兩人會戰開始。

裴琰之看著於德剛,開口唱道,

“兩下交兵在山坡,

睜開二目細觀著:

夏侯淵相貌真兇惡,

黑麵鋼須煞氣多。

勸你馬前歸順我,

少若延遲命難活!”

於德剛也是怒目而視,開口唱道,

“二馬連環戰山坡,

黃忠老兒你聽著:

中原大將就是我,

烏鴉敢奪鳳凰窩!”

兩人開始交戰,這一場戰,裴琰之和於德剛練了許久,於德剛不光嘴裡的功夫厲害,手上的功夫也不俗,聽說裴琰之喜歡真打,自己也不能認慫了,於是跟裴琰之練好了套路,兩人打了十多下,畢竟這一場還不是重頭戲,只是初戰而已。

這一陣,黃忠有些不敵,退兵下來,夏侯淵在後面追趕,陳式出兵接應,結果被夏侯淵直接擒下。

黃忠聽說陳式被擒,也是氣得怒火中燒,正好遇到了夏侯尚,黃忠上前就將其擒下。

夏侯淵回營之後,聽說自己的侄兒被擒,也是氣的不行,本來想要斬殺陳式,但是張郃攔住了他,言道,“將軍不必驚慌,何不修書一封,明日與他走馬換將。”

於是夏侯淵寫了一封書信,讓軍士帶去給黃忠一觀。

裴琰之看了來信之後,開口言道,“且住!老夫正在無計可施,夏侯淵這封書信來得是剛剛湊巧。明日午時三刻,與他走馬換將;先叫他放回我國先行陳式,然後再放他侄兒夏侯尚。老夫習就百步穿楊,將他侄兒射死,那夏侯淵必不干休,領兵追我;那時老夫殺一陣、敗一陣、殺一陣、敗一陣。敗至在曠野荒郊,用拖刀之計,將他斬在馬下。夏侯淵哪,夏侯淵!你不來便罷,你若來時,中了老夫拖刀之計也。”

接下來,就是定軍山中最有名的唱段了。

臺下的觀眾也知道,經典唱段來了。

只見裴琰之威風凜凜的站在那裡,張嘴唱道,

“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助我黃忠成功勞。

站立在營門三軍叫,

大小兒郎聽根苗:

頭通鼓,戰飯造;

二通鼓,緊戰袍;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兵交。

進退俱要聽令號,

違令難免吃一刀。

三軍與爺歸營號!”

周圍的軍士聽令下場。

裴琰之最後慢慢的唱道,“到明天午時三刻成功勞。——”

最後一聲,響徹雲霄。

這自然也是引來了無數的叫好聲和掌聲。

這種經典的唱段其實有的時候是最容易折的,畢竟大家這段都聽了無數遍了,你只要有一點疏漏,下面的觀眾都能聽出來,但是裴琰之的表現無可挑剔,而且因為之前的戲已經把嗓子唱開了,身上也利索了,這一段唱,應該是至今為止,裴琰之表現的最好的一次了。

接下來,就是《定軍山》的最後一幕了。

裴琰之帶著夏侯尚,於德剛帶著陳式,兩人身後都跟著幾位旗牌官,手中拿著繡有“黃”“夏侯”的旌旗。

兩人面對面站著。

於德剛一拱手,說道,“老將軍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