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又到了出國留學人飛走的時候。

80年代,凡是有點想法,有點條件,想換個活法的,不想認命的,不安分的人們,選擇留學的很多。

在今年,也就是1985年底,出國留學生的總人數就達到3.8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7000人。

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將回到國,政界、學界和商界都將不乏他們的身影,國內未來的新技術、新理念和IT產業等將由他們擔負支柱。

比如信中利資本集團的創始人汪潮勇,UT斯達康公司的吳英等等。

儘管出國的名額多了,但那也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千挑萬選的,相當有難度。

後來有人問搜狐掌門人:“在面對風險投資時心理壓力能不能承受?”他回答到:“這些壓力比起我在水木大學參加考試的時候的壓力要小得多。”

趙宏圖班上,也有幾個人出國了。

剩下的就是像趙宏圖這樣,根本就不想出國的,或者是學習墊底的,根本拿不到助學金和公費資格。

趙宏圖這輩子,暫時是沒打算去資本主義的花花世界。

也許有人會覺得,出去後,換個發展環境,鍍鍍金,撈撈金,積蓄力量,回來後建設國家,是更好的選擇。

但看看八十年代留學生的回憶錄裡,都是滿滿的自力更生情懷,通常都是刷盤子到深夜還被人罵,這種自己感動自己的奮鬥故事。

比如徐曉平先去米國,再到楓葉國,刷了很久的盤子。

現在去了,不管所謂的創業還是刷盤子都是黑勞工。

萬一作死再去整個啥發明賺錢,一梭子就給撂倒了,提前見馬克思,根本沒有創造星辰大海的路徑可選。

除非跟王安或者貝綠銘,楊真寧,李真道這些人一樣,甘心做螺絲釘,苦熬到博士學位,只有全身心在米國職場上往上爬這麼一條路,不然什麼浪花都翻不出來。

也許太過於陰謀論,可是事實吧,就是如此。

趙宏圖隨大流,跟著班上的人去送同學。

這輩子第二次經歷送別會,可能關係不是多近,倒是沒多少傷感的成分。

甚至,還有點隱約有點開心。

因為有一個好訊息是,胡曉波大學期間,最後一次公派出國的機會沒有抓住。

除非,他自費留學。

但如果他能自費留學,趙宏圖說不得,要去幫忙查查,自費留學的費用是哪裡來的。

當然,胡曉波出不去。

趙宏圖也居功至偉,幫胡曉波的競爭對手加了不少分。

這次,出國留學不僅僅是看成績,還看學術成果。

學校裡邊很多加入綠協的,有不少學生都發表了論文,有不少出國了。

他們也非常感謝趙宏圖幫忙搭建這麼一個平臺,給他們爭取出國留學增加了砝碼。

前段時間,還專門邀請趙宏圖,一起聚了一次。

這些人,也都是趙宏圖的人脈資源。

在他們回國發展以後,也都多少為趙宏圖提供了助力。

……

建國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在京城,沒有任何一種菜的地位高過大白菜。

天氣寒冷的北方地區沒有蔬菜種植大棚,冬天唯一的葉菜只有大白菜。

每到冬季,在門口、過道、地窖……凡是房屋能尋覓的空間裡儲滿幾百斤大白菜是那個年代BJ人的共同記憶。

每年秋風一起,也就是十一月份,京城市政府就會成立市領導掛帥的秋菜指揮部,多個部門的主要領導都要參加,確保11月中旬之前完成每人每天一斤菜的供給任務。

為了確保居民買到便宜菜,政府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