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裝訂好的資料。

有1958年偉人提出來的:大學校和城市裡的中等學校,在可能條件下,可以由幾個學校聯合設立附屬工廠或作坊,也可以同工廠、工地或者服務行業訂立參加勞動的合同。

也有1983年的《關於進一步開展勤工儉學活動的請示》和《全國中小學勤工儉學暫行工作條例》。

學校在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和科學研究所需財產的前提下,利用自有資金,可以面向社會,單獨或與單位聯合投資興辦產業,如興辦農場、工廠、商店、出版社、書店等,以獲取收益,補充學校教育經費的不足。

從法理上講,校辦企業和工廠,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趙宏圖還找了一些報紙,上面報道了一些校辦工廠的典型事蹟,有熱鍍廠、電鍍廠、包裝廠、編織廠……

看起來,沒有一家是有技術含量的。

陶主任主要是負責教學方面,還真不清楚校辦工廠的事情。

出於禮貌性的看了趙宏圖提供的資料,發現還真是那麼回事。

趙宏圖的請求一點也不唐突啊。

“你們公司,一年利潤能有多少?”陶主任問道。

要是錢多的話,也不介意幫忙協調一下,畢竟能多一點經費,也是好的吧。

育人,聚財,為教育服務嘛。

雖然趙宏圖不算是學校的教職員工,但也是自己學校的學生。

學校也要盡力的幫扶不是。

當然,要就是三瓜兩棗的,那還是算了,學校再緊張,級別上好歹也是部級,也要是面子的不是。

不能隨便一個鄉鎮企業的規模,就能靠上來不是。

真缺錢,還不如自己學校總務處隨便派一個人去開辦工廠呢。

“目前,一個月大概60萬的毛收入。按照現在的發展情況,如果成為校辦企業,我們一年大概可以給學校上繳30萬左右。”趙宏圖初步估計了一下。

“什麼?”陶主任本來還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直接被趙宏圖這個數字給嚇著了。

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

陶主任他一個月工資才兩百來塊錢,三十萬,夠他賺一百多年了。

趙宏圖在學校折騰,滿打滿算,也就一個多月的時間,還是白手起家。

當一個二道販子,都能賺這麼多。

真是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當老師的不如開理髮店的……

陶主任聽了,都有下海的衝動。

看在錢的份上,陶主任還真想幫他協調掛靠的事情。

就在學校掛一個名字,一年到頭就白得三十萬。

要是真有這好事,學校的高層,估計相當樂意。

說不定還要安排一個部門,專人負責企業掛靠的事情。

掛靠的企業,多多益善。

沒一會,陶主任臉上重新恢復了波瀾不驚的表情,剛才只是有點太意外了。“小趙,掛靠的事情,我也不太瞭解,也不負責這方面的工作,我幫你打聽一下,等過幾天,再給你準信,你看這樣行麼。”

趙宏圖一聽,心裡頓時一喜,這事妥了。“謝謝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