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老趙,咱們和佳吉的競爭,對我們在米的業務,影響估計太大了。”王興華憂心忡忡地說道。

在華,華遠集團基本上讓佳吉在華無立錐之地。

所有的在華業務,都受到了極大地打擊。

在華的業務,也基本上都被華遠集團給接受了。

在接手了佳吉的業務,以及收購國內其他的壓榨廠後,華遠集團的大豆壓榨年產能達1800萬噸,在華大豆壓榨產能上佔據了28%的份額,一家公司就超過了外資的26%,市場份額位居國內糧油市場第一。

加上其他油料的加工能力,宏豐糧油總的年油料加工能力達到5200萬噸,位居全球油脂加工企業產能前列。

由於華遠集團這次大豆風波中提供的支援和幫助,國內民企在華國油料加工能力佔到了58%的比例,這也是往後幾年內,佔據比例最低的一年。

在菜籽、花生等油料的加工處理能力,民企也佔據了絕對優勢。

但是,除了華遠集團之外,其他的企業,進口大豆的價格,還是相對比較高。

市場規模越大,反而是虧損越多。

在成本的巨大壓力下,國內各糧油企業要求糧油漲價的聲音此起彼伏。

在國內糧油企業的請求下,華遠集團也向有關部門提出了漲價申請,並順利獲批。

但是,在漲價被獲批後,華遠集團卻一直按兵不動,根本就沒有漲價動作。

國內的其他食用油企業,對此也是有些看法的。

華遠集團的成本,比他們低很多。

都還以為華遠集團是想要用低價搶佔市場份額呢。

雖有怨言,卻不敢輕舉妄動。

殊不知,紅豐糧油也想漲價啊,但是有關部門表面上是同意了漲價,但是私下裡,卻並未鬆口。

要求趙宏圖,不僅不能漲價,反而還要維持好市場價格,保證市場供應。

產能必須跑滿,倉庫必須有貨,哪裡叫貨,必須隨時送過去。

華遠集團也是痛並快樂著。

在同行的咒罵下,不斷地擴張。

與華遠集團在國內的發展截然不同的是。

因為華遠集團在華等打壓佳吉的緣故,佳吉在米國市場上,針對華遠集團在食用油、種子、化肥、農藥和銷售等增值服務,也受到了佳吉的針鋒相對。

在米的業務,大受影響。

“沒關係的,咱們雖然在米那邊的業務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咱們只要堅持以往的戰略,注重農產品下游的發展,還可以將重心放在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市場拓展上,比如說,咱們和阿三阿丹妮、猴子的祥龍、巴鐵的團結等進一步加深合作。”趙宏圖說道。

現在的華遠集團最重要的幾個市場是華國、新家坡、蘇北、紅球、阿三和印尼等。

而華國、阿三、印尼等人口分別是世界人口第一、第二和第四的大國。

巴鐵、紅球、蘇北等地的人口也不少。

華遠集團能夠佔據人口如此龐大的市場,完全能夠叫板ABCD。

在農產品加工方面,本來米國那邊就比較成熟,而且他們不光是技術好,而且拿到的補貼也高。

比如說阿丹米,他們至少有43%的利潤來源於補貼或保護的產品。

當然,他們為了得到對其有利的政策,也花費了不少,對待米國像中世紀時支付給教會的什一稅。

在某些領域,在米國,華遠集團是競爭不過他們的。

所以,還不如避開他們的主場,在其他地方和他們儘量競爭。

“對了,老趙,現在石油價格是一路上行,米國、巴東和歐洲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