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危機來的快,去的也快,給港島留下了一地雞毛。

7月28日,怡和洋行及旗下置地公司發表了聯合宣告:由置地公司按每股6.15港幣的價格,發行10%新股售予怡和洋行。

一時間,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市場人士認為:怡和洋行若真的認購置地發行的10%股份,必然會從略低於35%的持股(全面收購臨界線35%),增持到41%的置地股份,從而達到了全面收購線;

而怡和洋行有實力全面收購置地公司嗎?很多人都不相信怡和洋行還有如此的實力,一時間有人紛紛言論西門·凱瑟克的昏招。

就在市民議論紛紛時,怡和洋行再次出招,發出公告:怡和洋行擬以每股6.2港幣的價格,對置地發起全面收購建議。

一時間,大家終於知道新任怡和大班西門·凱瑟克,在玩什麼把戲了!

怡和洋行這是既鞏固了自己對置地的控制權,又不想全面收購置地公司;

原來,6.5港幣每股的價格,對置地現有的股東毫無誘惑力,自然也不會賣給怡和洋行;

這正中怡和洋行下懷——無須動用鉅額資金,又使怡和洋行持有的置地股權全面超過了觸發點,還強化了對置地的控股力。

同時,市場預測到,怡和此舉無非是想抵抗來自吳氏家族的壓力;

故,置地公司的股票立馬開始暴漲,瞬間攀升到7.2港幣每股(總股本11億股)。

.......

長實大廈

吳光耀、吳顯碩、李楠、馬世民、袁天凡、劉禹等人正在商量對策,西門·凱瑟克此招可謂是殺手銅,打亂了吳光耀的佈置;

原本,吳光耀是打算港元危機過後,趁著市場萎靡,再次和怡和講數,一舉拿下置地公司。

沒想到,西門·凱瑟克反而利用市場萎靡,發行置地新股,以此來鞏固控股權。

馬世民說道:“西門此招看似在加強置地的控股權,其實他未必就沒有售出置地公司的想法,無非就是想以此來抬高置地的價格。大家都知道,怡和在五十年代被沒收了大陸資產,凱瑟克家族一直以來都患有恐供症,所以怡和洋行在六七十年代錯失了港島的高速發展。”

馬世民才入長江系不到三年,就已經是和記黃埔行政總裁,兼任長江實業董事,可謂深得吳光耀的器重;

而馬世民也在怡和公司足足工作了14年,對怡和公司也非常的瞭解;

所以這次收購,吳光耀是頭頭的話,他就是首席參謀。

吳光耀點點頭,自己也相信怡和洋行有賣置地的心理,無非就是價格的問題。

但置地現在絕對不值200億港幣,西門·凱瑟克可謂獅子大張口,或者想試探一下吳光耀收購置地的決心。

吳光耀說道:“如果我現在對置地發起全面收購,預計得花多少錢?”

袁天凡很快給出了答案:“按照九龍倉一役的經驗,怕是會超過200億港幣!”

吳光耀收購九龍倉的時候,股價從7港幣飆升到50港幣每股,相當於市值翻了七倍;

因為有兩家公司在競價,所以股票可以翻幾倍。

吳光耀沉思起來,良久說道:“如此說來,還是和怡和講數最划算,只要拿下怡和手中的置地股票,我們過後可操控的手段就多了。快刀斬亂麻,我決定速戰速決,替我約西門!”

......

中環,遮打大廈。

吳光耀帶著人和西門·凱瑟克等怡和高層,在一間會議室會晤。

雖然事情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吳光耀依舊錶現的不急,反而打趣道:“若論股市收購與反收購的門道,我覺得我不如凱瑟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