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傢俱廠、也可以在玻瓦國B省當地設廠,供應門窗、五金、開關面板等原材料,還能組織國內相關房建的配套企業出海,比如燈具、空調和其他家電等等。這些建材和裝置一旦造進了房子內,未來的維修和替換、當地市場的開發都大有可為。我要的是民營企業的話語權。”林若妍直言不諱。

有了某種許可權,才能換來更大的利益。她可以把許可權包裝成某種行業協會,某個總包合同,或者是投資團體的話事人。叫什麼名字大家接受、當地能認可都可以,本質則是讓她有權決定誰能入夥。

袁總笑了:“林總野心很大啊,玻瓦國市場大頭肯定要國企佔著,其他行業倒是可以讓民營企業衝在前面,適當本地化。既然你有這個衝勁,也有相關的思想覺悟,我們倒是可以先從手頭這個專案合作試試。”

袁總也是老江湖,話不說死,給了機會,試用一下。如果雙方合作愉快,真能達到各自目的,往後再談更深層次的合作,利益繫結那就容易多了。

林若妍算是第一個嗅到機會,最早找來的房間類民企,而且一開始切入點就不是自家企業那點小利潤,她說的是帶動更多民企去海外,她組織協調,是要擔責任幹事情的。這是要利潤也同時不忘國家大戰略,有大格局的人。

袁總將這件事情拿到更高層面去討論,也得到了高層的認可,畢竟大國企肩負的是國家責任,從大戰略角度就是希望能夠帶動國內的過剩產能釋放到海外,帶著國內的技術和投資過去,換回我們缺乏的能源和礦產。

越多的門類能過去,可以紮根開拓,可以真的改善當地民生,那絕對比只搞基建和種田更利於兩國之間的多方位合作。

不要看民企做的事情小,很多都關乎民生,是當地民眾離不開的,就會日積月累,讓大家產生了某種信任和依賴。

就比如簡單的門窗和燈具。當地生產的窗子都是那種櫥櫃移門的型別,密封性特別差還基本都沒有紗窗。門更是一腳就能踹碎,防盜門這種概念不存在於民宅,結合當地治安狀況,其實就不太合理。燈具也是如此,海外發達國家那些燈華而不實,國內的節能燈省電漂亮還廉價。

另外當地常用的家電也都是依賴進口。歐美的巨貴,還能耗大。我國這時候家電技術和品牌已經逐漸崛起了,國產電視、空調能耗低,質量好,後期服務維修能跟上,那是絕對不會輸給海外品牌的。

舉個簡單例子,海外大品牌的空調,在經濟欠發達的地方賣了產品之後,安裝維修都要等,能一週內給你安裝,每次壞了能在三天內去維修且修好的機率都極低,往往是要花費巨資安裝,每次壞了是否能修好那就是聽天由命。

而這些大品牌不敢在我國國內這麼幹。當天買來次日免費安裝,壞了當天就有人修,保修期內都免費。他們如果不是入鄉隨俗提高效率,早就被國內品牌擠垮了。國內品牌到海外,也堅持國內的服務效率和速度,一下子就可以佔領市場。東西便宜好用,服務到位高效,國企走出去想不掙錢都難。

自從開始謀劃海外,林若妍就將國內的大小專案逐漸交託給了相關的人。

她2002年註冊了地產公司,那時候招的第一批員工逐漸成長起來,總裁辦這幾位秦爽、花萌萌、馮強都能獨當一面。花萌萌在酒店這個系列中已經摸到門了,馮強在影視公司風生水起,秦爽雖然兼任宜城專案總,不過她更多的是林若妍不在時推動公司各層面運作,是真正的公司副總。

呂乾成了區域負責人“封疆”一方。郝河山的科技公司也都建立起來了。醫療裝置這塊業務有李一琪。

其他一些行業,比如圍棋學校、國際教育、傢俱廠、體檢中心等等都是林若妍與人合股,自己坐等收錢的。便是XX新城系列、崇L縣的雪場和酒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