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玥雖然同情這樣的人,不過她做生意,總要想自己怎麼賺錢。

她以前一些剛需住房的不可售空間,尤其沿街底商的二層,或者地下室本來那些腳踏車停車庫都已經有人盯上了,就是整租過來,打出隔斷分成小格子間當公寓出租,按天或者按周收費,押金不貴。

很多人租不起更好的房子不止是租金貴,押金也拿不出來。小旅館不收押金,直接入住,按天結賬,還給提供洗漱用品,這就能滿足外地務工人員的需求。

十幾年後,大城市漂的新白領,很多也選擇經濟型酒店包月租,比自己租單間划算。包月租比日租便宜,每天還有人給換床單和毛巾,不用自己操心打掃。

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洗衣服做飯。單身基本不做飯,洗衣服找洗衣店,或者氣候溫暖的地方手洗單薄衣服也都能湊合。他們逐漸拋棄了租傳統單間或者是那種一居小戶型,那種正規居室的租金已經超過了他們的月收入,然而他們對生活品質的訴求和審美眼界也一下子降不下來。群租房隔斷房,都不是他們能接受的。

林若妍想起,在南美玻瓦國花萌萌和陳俊也提到了公寓的事情,在海外搞,恐怕不如在早點在國內佈局更安穩。

書中此時還沒有長租公寓這個詞,就只是相對年租普通住宅不同的,又不像日租酒店那種的產品型別。她要抓緊佔領市場份額,推出優質的品牌。

方玥若是想做,她們兩個能不能考慮合股一起來呢?方玥做剛需剛改住宅就是一直在打造品牌,她對品質和成本把控比林若妍更精緻。

方玥也在思考,自己要不要和林若妍一起開闢那種公寓市場。她的住宅客戶群體都比較年輕,當年剛到大城市打拼的時候,租房是第一道坎。從他們步入職場第一步,就被她的品牌洗禮,等這些人出息了,有錢買房了,首選考慮的豈不是她開發的剛需剛改住房麼?

方玥也知道,自己財力不太夠,酒店的管理團隊也沒有。而林若妍恰好與她能互補。

兩人都有想法,一拍即合,說起了在一線大城市選個地方先合作一次試點。林若妍考慮到是把民宿管理團隊訓練出一批專門搞長租公寓,傢俱方面針對公寓需求打造一批新型產品。而公寓內其他的東西都方玥搞,差錢了她這邊就量力而行給添點,主打輕資產運營。

方玥當下同意了,安排手下去找合適的專案。林若妍那邊也讓花萌萌從酒店民宿這個團隊中選人。

另外林若妍還要開發線上管理軟體,這個就安排給現任的資訊部負責人了。畢竟郝河山已經去挑科技公司大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