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部這邊一開始各專業都可能過去看看,最終留一個建築專業,其他林若妍想的都是工程部和合作設計院的人配合。

林若妍計劃說服國內技術過硬的設計院一起出海。她要藉助對方的設計能力,她這邊更多的都是偏重管理層面的人員。

所以設計部選人,能往外派一兩年那種,男女不限,專業能力過得去,關鍵是要綜合能力更強一些,會來事能扛事的。

聯絡國內設計院讓趙星星去,林若妍開始已經交代了,就是不好找。現在國內房產專案非常多,哪怕面臨巨大的價差,很多私企也還是奔著眼前利益,不會去海外。要找國企設計院談,談未來的國家戰略大趨勢。

趙星星以前在國外留學,林若妍以為她不太容易接受這種概念,沒想到趙星星正是因為在國外留學在外企工作過,才頗有感觸。

她說:“林總,我懂。當初我在外國外企工作的時候就想,憑什麼老外建築師工資高,來國內做個方案深度的東西,國內就給那麼多錢。國內畫施工圖明明付出更多人力和成本,卻拿著更少的錢。

現在海外的專案,我們的設計院就是外資設計院,我們的創意配合我們的施工一起到國外,設計費就是貴。當地人只是畫施工圖簽字的,甚至他們只是翻圖簽字,他們也能接受。我們的身份提高了,變成了上游。”

“沒錯,就按照你理解的去說。另外還要講國家走出去這種大戰略,國企的領導層肯定都明白。我們遲早都要走出去,用我們的優勢技術和服務換來我們國內缺少的資源和其他的東西。國企大院才有實力和能力早點佈局早點入手。”

趙星星理解了問題本質,再去遊說旁人就不難了。願意嘗試的眼光高遠的國企大院還是能找到的,他們也樂意先派一些人跟著林若妍一起去玻瓦國看看。

一旦發現了真能搞到一個億的設計合同,還是技術上沒什麼難度的,在哪裡畫圖不是畫?錢到位,能確保專案順利施工,留下自己的作品在海外,這也是實現夢想的一條途徑。

袁總讓林若妍搭船,她是帶資進組的。林若妍招呼設計院,也充分考慮設計院自帶乾糧上陣的成本,不會等著袁總拿到錢了再給設計院付費,而是自己先墊付。這樣設計院也後顧無憂,跟著一起衝鋒了。

玻瓦國的專案前期工作安排好,有序展開,林若妍又被馮強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