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那一片市場 (第2/2頁)
開局虧錢虧成億萬富翁 幻如空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邊也成為了許多新藥生產必須要去的地方。
林若妍和李一琪提了提。李一琪就有點心動了。
其實,在Y國和歐美髮達國家,許多類似的試驗都是轉移到天竺去做的,便宜廉價審批簡單,當地低種姓的人窮困潦倒,做工一輩子還不起父輩欠的錢,參加試驗之後能獲得更多收入,有的時候還幸運地治癒疾病。
於是李一琪啟動了在天竺臨床測試的這個計劃,著手開始準備。
人家一聽這個產品是Y國某高校高材生研發,其導師在相關領域赫赫有名,儀器研發技術源自Y國,被Y國殖民那麼久官方都說Y語的天竺人自然是信服而崇敬的。
李一琪又請收購的那家工廠的老技術員出馬,到天竺撐場面主持臨床測試。天竺人見到純正的倫敦腔Y國人,奴性展現的淋漓盡致,真的是看膚色看身份,什麼事情都莫名享受到了特權,往後推進業務效率就很高了。
反正不是當地設廠,只是去花錢的,不存在什麼“當地掙錢當地花,一分別想帶回家”的窘境,事情就格外順利。
預期在2004年初,相關臨床資料就可以達到國內稽核的標準。一旦透過了國內稽核,近視治療儀就可以在國內結合一些研發專案進行推廣了。
這種研發,就是針對國內使用該裝置的人群也進行觀察,收集資料,並不是說這種東西能馬上當商品銷售。
李一琪當初針對這款產品做的研發計劃,從投入到最後真的可以變現,最快也要三四年。而國內相關稽核嚴格,大機率很可能在其他國家先推,國內反而會最晚上市。
林若妍也想過,用什麼方式可以加速推廣,讓國內那些被近視問題困擾的學子早點受益。眼見著林夢溪他們班戴眼鏡的小朋友越來越多,她可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一輩子當近視。
雖然這個時候已經有了近視矯正手術,不過這種手術也才出現幾年,誰也不曉得在眼睛上動了刀子的人,上歲數後有多少後遺症。
既然都是實驗品,她還是希望兒子能用危險性低一些的。自家近視治療儀肯定有品質保障,有啥問題也能及時發現及時調整。
這個時候,營銷部那邊找到了一個渠道。
營銷部現在的副總監是蔣芳提拔上來的,那個小夥子是正經營銷專業本科畢業生,以前賣過醫療器材,他提供了一個新穎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