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逸緻找的專家是B大歷史系的教授,平時鑽研明清傢俱很有心得。

一聽說喬教授做的四合院改建專案中發現了一些黃花梨老傢俱,頓時興致勃勃親自來看,一看就走不了了。一來是傢俱數量很多,二來並不是拼湊的那種傢俱,都是為了這棟房子成套設計的,應該就是房子建成時的原配傢俱。

條案、桌、椅、凳、屏風、博古架,各種床和櫃一套一套,整體風格和裝飾紋刻都是關聯的,還是清中期以前那種更偏明朝的風格。沒有清晚期那麼華美,卻有著更悠久的樸拙韻味。

“這東西肯定是文物,要協調一下原房主,以及當初佔用房子的單位都打招呼確認清楚歸屬。理論上不建議流出國內。”歷史學家給了定論。

林若妍只好又找來曾經佔用房子的那個單位,詢問東西是不是他們的,他們當時是否知情。人家單位怕沾染之前一些麻煩事,被原房主揪住打官司,索性推乾淨,說他們借用該處房產時只使用了地面上的房間,並且對整個院子就只是多加了一些明線的電路安裝了幾個燈泡,別的啥也沒做。地下室有什麼他們蓋不知情。

原房主那邊回了電話,人家現在國外生意很大,也不想與國內文物有過多牽扯,怕影響了移民稽核,就堅持按照買房合同辦事,一切都是新接手的林若妍去處理就好。如果非要給個參考意見,那麼原房主建議,把傢俱留在這處房子裡展出。未來他若回國旅遊,帶著子孫來看看就好。

歷史學家也覺得,這四合院是林若妍花了四百萬買下來的,原配舊傢俱在合同裡明明白白寫著含在房款內,不可能讓林若妍免費捐獻給國家。

國家出錢收購,按照市價這又是需要一筆上百萬的經費撥款,各種申請手續麻煩得要死,放哪個研究所也沒有這個資金,沒這個功夫磨。這畢竟不是名人故居,這些傢俱看著用料講究,研究價值卻未必值得上百萬投入。

權衡之下,歷史學家建議喬教授說服林若妍改造四合院的時候,專門留出一些空間,將這些傢俱放進來,倘若能用以展示,為研究者提供便利是最好不過的。說白了就是研究所想免費研究,不肯出錢,讓林若妍保留東西的所有權出地方放著。

喬教授聽了也著實有點難以啟齒,厚著臉皮忐忑不安和林若妍說了這事。還為了落實老友對文物保護的請求,臨時調整方案,擠出了幾個房間專門放這些老物件。既能起到展示的作用,也不耽誤林若妍最初提出的生活使用需求。

老物件也有使用價值,那一套桌椅擺在四合院正房正堂多氣派?雕花木架子睡床也是,林若妍自己睡不慣,可以放到客房內,平時客人不多,這就是個民俗古董展示場所,學者參觀研究,客人來了住一宿新鮮體面,小心維護也可以兩不耽誤。

從喬教授委婉地講解中,林若妍明白了這些傢俱不算是有太高研究價值的文物,專家讓她擺著自己用,原房主也建議是留在這個宅院做個紀念。她便不再堅持。反正現在這些傢俱的價格遠不如十年後高,相關人都已經撇清關係,她這裡留了錄音找了公證確認東西歸她,就不必擔心以後的麻煩了。

當她真的需要用錢的時候再去賣。但八個月之後,這些傢俱也漲不了太多的錢,湊不夠一個億,她瞎折騰啥?按照敗家系統的規則,她的命是月結,不是日結,所以不夠一個億的賺頭,還是別操那份心了。給兒子留到十多年後,一對椅子就能賣好幾千萬的時候不是更好。

裝修四合院的事情穩步進行中,喬教授那邊全包攬了設計方面的工作,包括辦公室裝修,林若妍完全不用操心。

兒子林夢溪被魚伯伯特訓圍棋,有點空就躲在臥室看書,總之是不肯跟她出門。她又要躲著周薇,這位阿姨不是去逛街就是看望老友,喊她陪著的目的肯定是介紹物件。她只能謊稱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