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大學城效應 (第2/2頁)
開局虧錢虧成億萬富翁 幻如空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在用地上要有讓利。不過真能集合幾家高校,大學或者知名的中學、職業高中也行,大家一起來建設新校區,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那麼大學城周邊的土地價值就肯定能水漲船高,絕對不會低於地鐵沿線了。”
林若妍一語點醒夢中人。
書中這個時代,京市剛開始往外擴建五環六環攤大餅,大X區算是比較外圍的區了。規劃中的地鐵線路是有,也正在建,更多的都還是紙上談兵,因此地鐵沿線的地塊能被當作買點,大家賭的還是未來。
此時尚沒有人仔細想過新建大學城能為土地財政帶來多大的收益。
“大學城的用地本身不掙錢,甚至可能為了引入好大學,會虧本搭錢進去。但是大學城的周邊就不同了……”林若妍隨便講起了現實世界裡看到的郊區大學城的盛況。
大學生和中學生不同,他們更自由一些,也敢於嘗試各種社會實踐。有的只是為了兼職賺學費生活費,有的則是提前就想創業。還有的是為了住的舒服,不願意在宿舍裡擠著,選擇住在學校周邊走路就能來學校的位置租房。
學生四五年一批,就像種莊稼一樣,一茬接一茬,區裡只要有足夠多的機會,他們當然都可能被留下。守著大學城如果建設了商業、寫字樓和住宅,就近製造機會,也能更便宜地就近僱傭到高素質人力。
林若妍假託是自己去南方粵省和海外考察之後的感悟,只以旁觀者身份講出來這些,在場眾人聽起來就容易接受。她的語言很樸素,並不是什麼官方高大上的視角,不過每句話都說到了點子上,都是可以延伸出土地價值的點。
土地局的人越聽越高興,他已經開始構思怎麼能把地塊劃分出三六九等,如何搭配著一點點推出來,利用大學城的概念逐漸賣出高價。
林若妍又說:“大學城自然也不能遠離交通幹線,若是還在規劃中的地鐵或者什麼機場線之類的,都應該爭取一下,或者就在那些幹線周邊來選擇更合適的地塊。我看粵省那邊都是這麼搞,山清水秀的城郊圍繞大學城蓋一片新區。中間或許有一些沒開發的田地先空著,等將來市裡往外擴,未來這些空地也不愁漲價,等合適時機再陸續開發。”
別的城市不好說,京市這種二十年後六環外的樓面地價就五萬一平米的魔幻地方,隨便的剛需住宅一套五百萬才能上車,都不用想,交通幹線和大學城、產業基地周圍的地是不可能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