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國際教育大品牌在南方經濟活躍的地方更吃得開,京市是首都,公辦教育資源相當豐富,教育局那邊他們也沒有什麼人脈,貿然擴充套件都心裡沒底,當年甚至不敢想短期內能再開個校區的事情。

現在林若妍不僅能拿到合適的用地,位置還這麼好,又有專業隊伍能實施一整套建設計劃,區裡還能給開綠燈,這都是她的合作資本。或許她不如那些大國企,可是那些大國企要的太多,輕易不會與外資合作。

湯瑪斯最先想通了此節,代表其他人力推一起合作這個新校區的專案。達成共識之後,雙方各自承擔的責任義務,出資和佔股比例上再繼續詳談就有了基礎。

林若妍提出,租地蓋樓的資金她都能負擔,若是湯瑪斯他們一開始不想投入太多,只負責師資、生源。但是湯瑪斯他們肯定要保留對國際學校的控股比例。

林若妍笑道:“這容易,新校區股權你們佔比百分之五十一,我佔百分之四十九,不過因為前期投入我出的多,同股不同權怎麼樣?你們專心搞教育,我蓋樓賺點錢。另外還有一些小要求,你們看著能不能滿足一下。”

這個概念一提出來,雙方的問題也迎刃而解。約定前十年,分紅模式是二八開,林氏地產佔收益的八成,十年後再按照股比來分配利潤。林若妍也保證不會對學校的事指手畫腳,只擔任榮譽校董,求一個該學校畢業的證書,成為名正言順的校友。

反正她拿了證書也不可能真去國外留學,就是一張好看的紙,用這樣一份榮譽換來林氏地產讓渡股權,這幾位校董怎麼能不同意?

當林如許知道這事的時候佩服的五體投地,林若妍沒有歸家前只是高中肄業,現在投資一所學校成為校董,補個知名的國際學校畢業證書,學歷上頓時光彩不少。

其實國外許多名校也是捐錢就能入學,成為名人的校友。至於讀書多少年能否畢業,有的學校要求嚴格有的要求普通,總還是能鍍金混名堂的。

以妹妹這樣的手段,就算沒有國外名校的讀書經歷又怎樣,還不是已經將地產公司經營的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