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專案制勝關鍵 (第2/2頁)
開局虧錢虧成億萬富翁 幻如空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疑解惑道:“這個區域並不能支撐我們在CY區豪宅專案那種終極高階客群,也不會有那樣的高售價。那麼我們只能做減配,減配的版本與我們剛推出的頂配專案同時存在,會拉低我們的高階形象。
所以我要另闢蹊徑。並且,要做就脫離開純住宅這個框子。這裡其他幾家開發商大概看到了主城區住宅好賣,二百多畝地無論要求的商業和住宅配比是什麼,他們都按照住宅的用途去蓋,快銷一錘子買賣,他們掙了錢就走好脫身。
這對於當地的經濟發展幫助不大。”
陳俊不解道:“我看了指標要求,林總,既然人家都要求商業佔比百分之四十,那怎麼能都蓋住宅?”
“有很多公寓,也可以用來辦公,就像很多小公司租酒店辦公一個意思。他們可以蓋公寓、商住兩用甚至酒店,把酒店也變成了某種可以銷售的小公寓。這樣開發商能快速銷售回款。”林若妍解釋了一句,而後繼續說,
“我們就不需要快速回款。先不要想後面的獲利,而是想想怎麼能拿到專案。既然我們預判別的開發商的心態和方案的可能導向,那麼我們就要做差異化,才能標新立異博得相關部門的關注。
當地賣土地要搞競拍,差的不僅僅是錢。還要求拍地的同時,提供方案,這就是考驗大家買了地要幹什麼用。
他們最終會將專案給誰,肯定還有別的不能明說的評判規則。賣地競價,價高者得,這些錢都是上交的又不能私人用。那些主管部門的責任人或許更喜歡的是用這個專案博名聲,要出政績的。
我們的方案就要表達出能讓他們出政績的那種可能。漂亮的住宅不如欣欣向榮的百業齊放。”
原來是這樣,秦爽聽得頻頻點頭。
林若妍看他們已經明白了深層邏輯,又說:“城市更新是老工業城市轉型的必經之路,誰能先做出經典的專案,完美解決地方上那些發愁的問題肯定受歡迎。我們開發專案賺點小錢,不要求太多,這肯定不如做豪宅賺錢。
當地捂著一直沒有動這些舊廠區騰退出來的地,就是為此發愁。都拆了變成住宅,城市活力就少了。這個可能還要你們再去找相應的部門摸一摸路子,以驗證我的想法。
以上推測都得以驗證之後,就說明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是拆了舊廠房蓋點新住宅賣掉那一票收益了。那種不能給當地帶來持續穩定的稅收。
從老城區遷到新區的工廠,帶走的不僅是人,還有稅收。留下老城區的一堆住宅,稅收這個坑,不是賣地一次能填平的,也不是市裡出面就能把兩個區的稅收擺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