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一分錢一分貨 (第2/2頁)
開局虧錢虧成億萬富翁 幻如空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綜合體她算盤打的響,不計成本,要做就做最好的,從找設計單位開始。
林若妍說:“小秦,你聯絡設計部,和他們說明這個思路。讓他們找一流的設計公司趕緊來實地踏勘。就按照做城市更新的大格局,不限額,不要用賣房子快銷的思路束縛設計師的頭腦。”
“但地還沒拍下來,就讓設計公司大範圍介入是不是太早了?哪怕只是做到方案深度,一流的設計公司的設計費起碼也要二三百萬吧?萬一……要不還是讓設計部先自己研究一下,我聽說別的開發商地還沒到手的專案都是設計部自己弄,然後找外邊畫效果圖。咱們設計部人手不夠還能再招點實習生,他們總體水平肯定是不比設計院差的。”
林若妍搖頭:“不能讓設計部變成設計院,他們要思考的問題和管理的專案更多,不能都耗費心力在這一個還沒拍下來的地塊上。我給他們開那麼高的工資,可不是讓他們來畫圖的。既然是帶方案來拍地,大家都要付出這種成本,不捨得找正規設計院的,他們做出來的東西就會顯得單薄。”
話雖這樣說,林若妍卻很清楚,現實世界裡許多開發商忽悠著設計公司一起來拍地,地沒有拿到的話,那設計費是不會給的,頂多承諾支付一個拿地研究的費用,幾萬塊連設計院人力成本都不夠。
還有一種稍微仁義一點的開發商,能付月費,幾萬左右吧,專門養著某一個設計院的某一個設計小組,只做拿地。這也不是白給錢的,就是每月都要丟給設計院十幾塊地做強排,不論地塊大小,反正相當於出一個強排方案才一萬來塊錢吧。
這種情況雖然看似節省了開發商的前期設計成本,卻也大大降低了設計人員的主觀創造性。一分錢一分貨,幾萬塊的拿地方案,做多了都是套路活,誰會給你用心做?效果圖恨不得都是一套模型,隨便擺放幾個樓,背景人物都不換的,修一修又是一個“新”方案,一兩個熟手一直搞這個,以降低設計公司自己投入的成本。
林若妍在現實世界做地產那麼久,這種行內潛規則理解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