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鐘幾站地都還是能行的。如果讓他們住在老城區去新區上班就會覺得遠,同理住在新區讓他們每天回到老城區上班也可能有抗性。

另外廠城一體的老城區這裡有很多大工廠,廠區內什麼都有,自己的食堂、禮堂、小賣鋪甚至學校和宿舍,老一輩人的一生都在廠子裡都不用出工廠的門。這樣的生活習慣陪伴了他們將近一輩子,再讓他們更改就不太容易了。

所以這樣的城市很適合做城市綜合體的實驗專案。

秦爽雖然沒有提起“城市綜合體”這個概念,不過她描述的那些以及激發她做這種判斷的理由都是對路子的。林若妍高興道:“你說的對,我也正是這樣想的。把老城區的老廠子更新為一個城市綜合體,包含你說的那些物業型別,剝離掉工業這個門類,但是可以保留舊的堅固的廠房變成商業、博物館,成為工業遺產展示場所。

我要讓這個專案成為當地舊改的經典標杆,告訴政府騰籠換鳥之後該怎麼利益最大化,留住人氣,提升區域經濟。”

秦爽此時已經不滿足於表面上那些說辭了,她問:“林總,留住人氣能理解,蓋住宅做商業就行了。老城區不缺商業氛圍。但是提升區域經濟靠什麼?商業還是那些內容,頂多加入一個大商場而已。”

“別忘了我們還有寫字樓,還有工業遺產這套噱頭呢。我說了騰籠換鳥,要放進新的產業來。”林若妍問,“都二十一世紀了,新興的產業是什麼?”

“網際網路?”公司本身是地產公司,但是秦爽知道自家很賺錢的部門還有資訊部,那個部門辦公面積不大,人員也很精幹,但產值非常高,“您的意思是在這裡引入網際網路產業?還是依賴旅遊業?”

感覺工業遺產有點新穎,不過似乎並不能吸引多少人氣的樣子。

“我還要具體看看那塊地,那些舊廠房的情況。如果狀態好,可以用舊廠房改造出一座工業遺產風的精品酒店。”說到這裡,林若妍忽然想起來Y國她買的那個廠子,也有這個機會,於是跳轉問道,“那個啥,Y國那邊的手續都辦妥了吧?那裡的舊工廠早晚要關停的,未來也可以考慮工業遺產改為精品酒店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