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新聞報出來之後,林若妍覺得魏煦也挺難的,當初上學的時候那麼苦,如今才稍微有點名氣,又被人扒開傷口炒一遍。不過這倒是給他帶來了更多人氣,讓他那部片子一上映,就獲得了與兩位主演差不多的關注度。

影片票房不錯,與林若妍從原書中看的差不多。將來這部影片還要評獎,不出意外名利雙收,魏煦也會提升名氣。如今他已經開始準備下一部電影和一部新的電視劇了。

魏煦檔期排的很滿,每一天都很充實,林若妍也不用擔心那位帥哥的前途,就等著票房分錢之後,找機會再投魏煦參演的片子。時代變化快,熒幕常青樹很少,時不時塌房幾位,讓投資電影的人損失不少。因此要投還是投靠譜的演員才行。

當然人家本來專案組不差錢的,她也沒辦法插手,比如現在魏煦要參與拍的新電影和電視,頂多是投放一些廣告。

黃金週七天,目前這部影片是接近三千萬的票房了,迎合主旋律,提前預熱宣傳,電影節炒作,老一輩藝術家的高評價,觀影后的口碑傳播,總之未來的票房總收入還是能期待一下更高的。

這也是當初導演沒敢要更多的投資的原因。那個時候國產影片能有五千萬票房已經是頂天了。如果精算下來,其實林若妍投資三千萬拍電影,如果不將軟硬廣告的費用單獨核算,到目前為止,這個票房收入其實還虧錢了。好在這才上映幾天,往後電影還要播一段時間,下映了也有各大電視臺會採購,廣告效應持久。

林若妍倒是不在意這一項投資的收益。這片子能熱映,林氏集團那邊的一些廣告產品的銷量一下子也上來了。她開始考慮更長遠的在影視方面與靠譜的人合作了。

以前她沒想那麼多,是覺得自己就八個月的命,能看到影片上映都是僥倖。現在她光是豪宅預期收入都能夠支撐她多活幾個月,自然會想將自己的地產公司好好經營。

做XX新城專案是一個持續投入,這個時代還有一類很容易拿地的專案就是城市綜合體。

這個城市綜合體並不是指單獨一棟樓,而是商業、辦公和居住各種型別的物業緊湊排在一個地塊中。類似於現實世界裡某達廣場那樣的,大商場上面加幾棟寫字樓和酒店站在街邊,其後不臨街做一些高檔住宅。住在這樣的小區裡的人能方便上班購物,同時辦公樓之下的商業也很容易就被辦公和居住人群養活了。

這種綜合型的商業內除了餐飲和日用百貨,娛樂也是一類必須要放進來的內容,某達廣場就有自己的影視院線,在自己的大商場裡開影院,重點播放自己投資拍的影片,也不會被別人家的院線分走了錢。

現在南方以及海外,搞綜合體開發的成功案例挺多的,國內北方地區商業本來就沒有南方活躍,各種新鮮事物就還比較少見。大多數只是大型商超集團自己建商場,或者是專門做寫字樓的就蓋寫字樓,要麼是一塊地裡面就只蓋住宅,弄點沿街社群商業而已。

現實世界也要等2003年全國第一家某達廣場才會在北方某個省會城市建成。京市會更晚一些,所以真正的城市綜合體暫時還是空白,沒人提這個概念。就像產業新城和大盤那樣,目前這些都還是新鮮詞彙,普通大眾的觀念總是落後一些,要被市場科普了才能逐漸瞭解。

但是城市的管理者接觸到的資訊會更新更宏觀。他們會去海外發達大城市考察,瞭解先進的概念,考慮哪些內容能引入國內,促進經濟發展。

林若妍想著,若是戴老闆這邊一直不打算與人合夥做大做強影視公司,那麼她可能要另外找人了。比如請職業經理人,幫她開闢這塊業務。

當然這件事情的優先順序是遠低於房地產相關的,畢竟她更熟悉自己現實中從事的行業。如果手頭的錢有限,生命有限,那她肯定要集中精力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