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內行看門道 (第1/2頁)
開局虧錢虧成億萬富翁 幻如空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林若妍說:“這棟樓就當我們豪宅專案的售樓處,售樓處將來怎麼用聽呂乾的,他入職面試的時候講的很好,就按照那套邏輯來,千萬別打折扣。空間格局、功能分割槽、裝修標準,其他幾個部門都要迎合銷售的需求,一起研究參詳一下,別怕花錢,這可是咱們豪宅專案的門面。
當然也要請國內擅長做小建築、改造設計的公司出正規的方案圖,這個專案要的很急,國外的設計公司速度恐怕不夠,給個大概念思路就行。售樓處的方案深化、施工圖、裝修設計必須契合我司銷售的需求,能像喬逸緻教授那種水平的國內名人事務所都可以考慮。
工程上的隊伍呢,我看給我家四合院裝修那個隊伍就不錯,手藝精湛,老焦,回頭我給你他們的聯絡方式,你去我家現場也看看,就在附近。那邊做的活行不行,你掌掌眼,若是不行,你找更好的隊伍,咱們儘快招標定下來,早點開工啟用。”
趙星星奮筆疾書記下了有關售樓處的定位,對林總的吩咐毫不遲疑執行。
本次專案整體規劃和方案設計所選用的D國那邊的設計事務所,實力肯定是有的,不過速度確實沒有國內快。他們若是全身心投入到十萬平米的專案設計中,的確沒有能力顧及另一個地方已經建了一半這種售樓處的改建設計工作。
結構封頂的樓與平地蓋新樓不同,裡面各種現有的空間、隱蔽的管線都在那裡了,現場施工是不是與圖紙一樣,這些都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去複查。
一個改建專案,比新建更耗費精力,要快速還要符合營銷那些需求,說不定要經常調整修改,國外的設計公司顯然是跟不上這種速度和質量要求的,加錢也做不到。
國內的大師、名人設計事務所則不同。國內知名建築師敢自己出來開事務所的,都要的是名聲和作品,太大規模的掌控不夠不容易實現,這種小規模的建築體量出精品的可能性更大。喬逸緻的名頭趙星星本科的時候就聽說過,知道這位造詣極深也有想法,林總既然點名提了,她肯定要去拜訪。
不過去拜訪那些設計大師之前,她要先自己去專案上看看,把各種圖紙資料結合現場都吃透了,心中有數才夠格與大師交流。
工程部老焦那邊也是明白人。從工程角度講,在現有結構封頂的建築物裡搞名堂並不簡單,他琢磨著豪宅專案用地那邊還沒開工前,這邊售樓處的專案他是需要盯現場的,或許是老闆對他能力的一種考驗。
那必須速戰速決,活做的漂亮才行。所以找個靠譜的施工隊,他才能省心。林總推薦的施工隊,又正在做專案,水平行不行他現場一看就清楚了。他做了幾十年的工程,手頭好用的施工隊多了去了,幾家比價,多快好省的一抓一大把,不愁。
成本部的李嘉皺眉看著這些資料,問道:“林總,專案此前那家所有者,是不是把工程方面的賬目合同也交接了呢?我看這些資料裡,似乎說還欠著以前施工隊的錢。這塊的欠款有人結清了麼?”
果然是李嘉,別人看的都是照片和圖紙,他關注的點是合同和賬目資料。林若妍當時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了,不過賣方說了,欠款由他們拿到拍賣的錢之後去結清,交割給買方的就不再有債務關係了。
李嘉其實不只看到了這一層,而是憑藉多年的經驗,發現欠款這裡很可能有貓膩。工程合同中約定的一些內容用詞比較含混,根據目前已經有的現場完工照片,似乎並不該結算那麼多錢。當然這些都要實地去現場看了才能確認。
萬一,上一家單位是被施工方擺了一道,多花了冤枉錢,他能拿出合理的證據,說不定可以為公司賺回一些費用,或者是讓施工單位將欠的工程量“免費”補上。
這些事情都還沒有確鑿證據之前,李嘉是不會聲張的,萬一自己有誤判,豈不是讓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