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總統府的彙報是安排在了四天之後。進入總統官邸的人都要製作身份證明,以及相應的檔案備查。

不過當地見總統的流程比林若妍想象中簡樸許多,她只是在指定時間去指定地點拍了一張彩色照片就好。這張照片將來會印在出入總統府的證件上。至於她的身份,以及其他既定要進入總統府的袁總邀請來的人,統一都算是袁總所在大國企的人,標識不會體現具體的私人公司。

這樣避免了管理上的麻煩,同樣的,如果這些人裡有誰出了問題,大國企也必須承擔相關的責任。

內部分工如何,並不會對外解釋的太清晰,林若妍只用記住自己要起到的作用。這也是她選擇搭船大國企的主要目的。這類模式更像是她和王民合作,她只用在幕後完成自己的那部分工作,而前面有別的人提前就來運營關係開拓市場。

宣講新城鎮計劃的時候,她用了袁總推薦的翻譯。雖然陸薇的X語水平足夠,不過袁總那邊的翻譯是早兩年跟著那位前期專案經理一起闖蕩的,與現場這些高管都很熟絡,也鍛煉出了當地的口音,聽起來會很親切。

高階翻譯未必是年紀很大,翻譯從業的經驗特別豐富的人。在玻瓦國,人們性格奔放直爽,翻譯也需要更靈活敢說才行,她們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對聽眾的心態把握更加到位。

袁總推薦的這位翻譯會把複雜的概念翻譯的很口語化,讓非專業人士能聽懂,有的時候會直接簡略一點表述總統皺眉不太感興趣的內容。然而這並不影響最終效果的表達,這位翻譯提前已經知道袁總要達成的目的,所以在翻譯過程中的詳略選擇上更加得心應手。

陸薇是正經聽過翻譯課程的,她私下裡會對林若妍講,如果是她,可能不敢這樣“靈活”,她並不知道當地官員喜歡聽什麼,也不曉得怎麼說能對上人家的胃口,甚至口音上不接近,也會讓人排斥。

當地人雖然曾經被歐洲殖民,講X語,可是獨立後就有著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南美熱情奔放的性格讓他們更外向,傳統東方人的含蓄其實很難融入。

袁總那位翻譯卻不同,她很年輕一畢業,二十二歲就來到了玻瓦國,自身的性格和交往的圈子就在這裡,她更像是在這裡留學,當地的語言文化習俗與她的成長完美交融在一起了。

順利結束了彙報,進入了總統直播選擇方案的環節。

其他外人都是不入鏡頭的,坐在臺下觀看。林若妍和陸薇並不是特別重要的人物,坐在了袁總他們身後幾排。對外,陸薇是林若妍的私人翻譯,兩個女生在一眾黑髮的國人堆裡並不顯眼。

總統拿著幾塊印刷精美的圖板,向電視機前的國民宣講免費發放社會住房的計劃,他選擇的果然是出房率最高的方案。一百萬平米的建築面積,高層佔地更小,留下更多的綠化空間。不過各種專家也說了一些反對意見。

最奇葩的就是當地人對於空地的認知與國內大為不同。

當地有佔地的習俗,如果空地太多,被無家可歸者佔領堅持居住達到一定年限後,這塊地就很可能被判為這個佔領者的私人用地,很難清理。當年殖民者留下的奇葩法律觀念,強盜邏輯之類的,在被殖民的國家禍害不淺。

到了這個層面的辯論,林若妍已經不會參與了。她和陸薇原計劃是等晚宴後就回到酒店,沒想到下午便接到通知,要搭飛機去B省,半小時後出發。

啊?她可沒有買飛機票,護照也一直在身上呢。從首都到B省,半小時後,這是趕哪一趟航班?

陸薇趕緊查詢相關資訊,結果發現並沒有合適的航班,她眉頭微蹙,難道為了總統出行會臨時加航班麼?

沒想到半小時後,從總統府出來的幾輛大巴車滿載客人直接去了軍用機場。趙星星和設計院的一眾人並沒有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