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要離開的時候,林若妍收到了玻瓦國那邊的訊息,專案拿下了。

袁總代表的大國企正式簽約,此前林若妍這邊製作的新城相關規劃,產業和住房結合在一起的那套理論也打動了當地的管理層。當地希望新城能儘快拔地而起,安置當地因為農業和基建設施興建暫時離開家園的那些人。

袁總依然留在玻瓦國,把那邊的幾大巨頭都安置好,林若妍作為房建這塊至關重要的乙方肯定要再飛一趟玻瓦國,表達誠意和簽署“分包”協議。她把兒子託付給郝河山帶回國內,趁著自己玻瓦國的簽證還在有效期,決定先不回國,直接飛過去。

正好從石油國這邊有很多航班到歐洲F國或者D國,這兩國都有飛機隔日到玻瓦國。她立刻訂票,同時國內設計部的人和花萌萌也都要趕過去。

這次設計部總監趙星星是忽悠著國企設計院組了豪華專家團去玻瓦國現場。

他們帶著多版設計方案,甚至自帶了專精建築領域的X語翻譯。他們的方案不止是圖紙,還有現場長期駐場服務的相應措施。本次這一批人,已經都很清楚工作內容,除了與當地各專業設計人員對接外,他們大多數至少半年起步是要留在當地工作的。

這些飛過去的人簽證也都做好了,公務護照停留一年沒問題。

設計院能這樣下本,與林若妍提前簽署了設計合同是極大相關的。趙星星在國內找設計院的時候,談了好幾家,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國企需要有合同才能動真章,哪怕只是前期諮詢服務的合同,先簽小一些,他們也好進行後續安排。

制度很完善,管理很嚴格,靈活性就差了一些。如果是袁總所在的大國企找國企合作,那麼他們兩家之間因為合同的談判和簽署估計就要耽誤很長時間。林若妍的私企作為中間的橋樑,反而能把這件事情做成更靈活的方式。

她的公司自己拍板,合同可以直接籤,不過要做約定,一旦袁總大合同中止,或者當地出現了戰亂、自然災害等等不可控力,相應設計工作也都要中止,合同條款約束雙方能及時止損。

有了林若妍這邊的運作和讓步,設計合同按一個億提前簽好了。

國企大院多少年沒有簽過這麼大的單了,一年的合同額也才十個億,這一個專案就佔了十分之一,重視程度自然是排在首位。

林若妍不管袁總那邊何時能拿到錢,給不給房建這邊撥款,她反正是確定了設計院的人到現場,落實了留守的人之後就給30%的首款。往後進度款是要與施工進度掛鉤的,設計院的人畫完圖,還要留在當地與施工隊配合,算是“房企”放在這裡的設計部。

林若妍將來只用把陳俊和他搭好的後勤班子留在這裡配合設計院就好。這樣就無需林氏地產設計部那邊長期留人在當地。畢竟林氏地產在國內的專案還需要人力管控,不能都放到玻瓦國。綜合比較看,境外專案風險高,林氏地產設計部的人還是要用在國內低風險高利潤的專案上才划算。

設計院那邊很少見過這麼痛快的甲方,人到了留下在專案現場了,他們就能拿到30%設計費,這可是三千多萬呢。國內的專案大多數整個專案做個兩三年,最後結賬也才三千萬。設計院自然是歡天喜地,老專家帶著一幫二三十歲的青年就衝上來了。

幾位老專家當年都是去過非洲援建專案的人,一個個做好了吃苦的準備。畢竟拉美那邊雖說可能比非洲氣候好一些,窮卻是通病。

年輕一代設計師或許有人去過北美,不過還沒人來過南美洲,滿懷好奇,立志要將自己的設計作品留在這片大陸。他們同時也有忐忑,害怕條件惡劣,自己受不住,堅持不了半年回國了,辜負了組織上的信任。

結果到了玻瓦國,機場接機就好幾輛新買的越野,空調開的很足。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