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流行的一段關於許青鸞身份的解釋。

這種解釋對於朝中那些深諳陰謀的大臣們,來說,這些都很有趣,很符合他們心中對皇帝的看法。

但是皇帝和當事人並不知道這個說法,要是他們知道這個說法,怕是會鬨堂大笑。

齊年北的說法只是自己的推測,但是經過宋衡的話去說,這件事情就好像變成現實。

但是事實是這樣的,咱們這位大理寺卿是這麼拒絕皇帝的,“對了,真想讓你去當刑部尚書。”

“不去,說好了在這裡待著,就是一直在這裡待著。你總不能讓我連自己當初說的話都忘記了吧。我可不是你這種人,能夠做到那種地步忘記自己以前說過的話。”

“朕好心好意,看你在這個位置上操勞多年,而且不給升官,對於那些朝臣來說,顯得朕很是無能,居然連這種有功勞的臣子都不賞賜。”

齊年北看著宋衡還在繼續思考,齊年北忍不住打斷他的話說道:“國公還在想什麼?是不是有事情要做,或者是您有什麼別的想法。”

“我的事情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應該是你那邊的事情,有沒有辦法解決?”

“有辦法,但是我覺的希望不算太大,勉強算是個一般的舉動。”

“能有多少的成功性?”

“大概是三成,這是我目前為止,能夠得到最高的可能性,倒不是因為我不能有別的辦法,但是時間緊任務重,我能夠做的事情,也就是隻有如此。”

“能做到這些事情,就已經很不錯了。只是我記得沒錯的話,你以前似乎不會是因為這種事情困頓的。”

齊年北點了點頭,“確實如此,有很多事情無非是心裡有所想,其實並沒有任何多餘的結果。

這世上有很多事情是不願意去做,不願意去想,但是不管做與不做,想與不想,都是一樣的。

但是有很多事情,我們是必須要說出來的,因為有些事情很重要的,不是我們簡單地看到那樣。”

“我感覺你說的話有些奇怪,不管事情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不都是應該去做嗎?”

齊年北想了想,隨後說道:“是啊,但是還是要和您說一聲,不然省得您會說風馬牛不相及。”

這句話出自於左傳,原話是,“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虞君之設吾地也,何故?”

大致意思是本來和我毫不相干的事情,為什麼要牽連到我呢?

用齊年北經常講的一句通俗的話解釋,就是“關我鳥事”。

聽到齊年北的話是,宋衡的眉頭也忍不住皺了一下,但是好在宋衡平日裡知道他是個什麼樣子的人,於是選擇相信他。

宋衡深吸一口氣,“說說你的計劃是什麼,雖然你小子平常是很不靠譜,但是我還是覺得可以相信你一下。”

齊年北罵道:“你要是不信,那你就別信啊。我這也是冒著很大風險的,要是那些羽林衛有什麼不願意的話,我可就危險了。您是不知道那些羽林衛的厲害啊。說不定我的腦袋就保不住了。”

“別放屁,你當我不知道你小子在羽林衛有認識的人?別的不說,我覺得那個張家的小子就會保護著你的。他可是在羽林衛當著一個校尉吧,一個校尉的實力還是可以保住你的。”

“您是不是調查我了?怎麼感覺我的事情,您好像差不多全知道。就連我那座小院,您都應該知道吧。”

“這又不是秘密,陛下知道的事情,我或多或少都能夠知道一些。”

齊年北有些不解,“您就沒有被御史罵過?按照道理來講,你知道這麼多事情,要是御史知道的話,恐怕會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