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年北坐在自己的房間內,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雖然來餘杭縣是為了完成任務,但是餘杭縣的這個位置對於他來說,卻是他第一次成為一個真正的官員,第一次真正以官員的身份出現在官衙裡面。

齊年北以為自己是很忙碌的,但是自從做到椅子上之後,齊年北就沒有任何事情去做,他在前些日子已經把陳年舊案都看了一遍,現在能夠做的事情,就只有等著處理一些事情。

根據大吳官吏的職責劃分來看,齊年北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親理庶務,分判眾曹,割斷追催,收率課調。

說得通俗一點,齊年北所負責的事情,就是司法捕盜、審理案件、判決文書、徵收賦稅等。

司法捕盜和審理案件,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辦案和抓人,餘杭縣已經很多年都沒有發生過這種太過危險的案子,所以也用不著他辦案抓人,至於他上次看到的端倪,最多也就是端倪罷了,要是真有證據的話,齊年北現在就可以把皇帝喊過來,讓皇帝直接把他們都抓起來,江南東道的案子也就不用辦了。

而且抓一個餘杭縣的官員,不過是沒什麼用處的,真正要抓的人,其實是整個江南東道的官員。

江南東道不至於滿盤皆輸,但是這上面的棋子恐怕已經不是皇帝能夠掌控的了,這局棋現在只剩下兩個處理辦法,一個是認輸,第二個就是掀了棋盤。

當然皇帝也是能夠把案子解決的,但是皇帝的辦法類似於和棋,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是治標不治本的。皇帝能夠把江南東道的所有官員都帶走,但是不能夠把江南東道的風氣都完全改變。

江南東道現在的風氣是有問題的,不是更換幾個官員能夠解決的,是需要從上到下更換,並且需要皇帝出手整治的。

齊年北不知道身為處置使的白尋安為什麼會使得現在的江南東道還是以前的樣子,他決定寫信詢問一下白尋安,或許能夠從這位年紀不大,卻成為一方大吏的內衛口中問出來一些內容。

但是處置使雖然算得上是一道的大官,但是處置使的存在,是不同於外面那些官員的。

處置使雖然是大官,但是處置使大多數都是屬於那種只在這裡待一段時間的存在,處置使也就是黜陟使,不過因為這個名稱太過於直白,後來被現如今的天子改成了處置使。

“黜”是貶斥、廢除的意思;“陟”指晉升。“黜陟”指官吏進退升降。黜陟使即是對地方官吏進行考察、並將其政績情況上報更高一級的部門,並提出推薦或貶黜的建議,以便朝廷對官吏的職務升遷或貶黜的長官。他可以不上報直接處置一些違法犯紀的官員,可以罷官、可以入獄甚至可以直接處決。

甚至大吳官方的律典上對於他們的記述,都是這樣的,“掌察所部善惡,舉大綱。巡省天下諸州,有巡察、安撫、存撫之名。”

處置使對待那些有問題的官員是很有用的,但是對付江南東道這種地方來說,可是有問題的。江南東道現在儼然是獨立於朝廷的王國,要不是因為這裡是賦稅重地,現在早就被皇帝處理了。

而且除非皇帝把他們連根拔起,不然很難處理這裡的問題,這裡的官員現如今已經和朝臣的勾結也是有的。而且御史的存在也是個問題,那些御史是可能不會管這種大事的,皇帝想殺他們是可以的,但是皇帝沒有太多的證據,只要皇帝敢處理他們,那些御史就敢直接在皇帝面前死諫的,他們可真是不怕死的。

每一個朝代當中,只要不是昏君,那麼就會有這種御史出面的。

皇帝到時候殺了那些人,還有些名頭可以用,但是殺了御史可就是不一樣的罪責了。

殺了御史可是堵塞了諫臣進言的道路,而且這對於皇帝自己和皇帝的後代來說,都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皇帝自己做了這件事情,對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