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皇帝想要拉攏我?”
“這不能叫做拉攏,這叫做對您的封賞。像是您這種身份,您怎麼做,皇帝管不了,所以就用了這種模稜兩可的恩賞。
其中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其實是皇帝對您的考驗,您要是堅決不答應這件事情,皇帝以後對您的態度就不會這麼好了。”
宋衡點點頭,“你說得有道理,但是皇帝知道本公會答應這件事情,
安陽和本公本來就是青梅竹馬,本公年少時,經常出入宮中,在本公身旁作伴的,就是安陽。
父親也對安陽很是喜歡,所以就和陛下私下請求,想讓公主嫁給本公。
按照本朝的律法,侯以上的爵位,是不允許和公主通婚的。
太宗朝時的那幾位異姓王,也都不敢有這種想法,本公這樣的,本來是不可能得到這樣的恩賜的。
但是皇帝恩准了父親的請求,本公自五年前,就和安陽有婚約了。
只是當時年紀還小,也就沒有昭告天下。本來想著是在安陽十六歲的時候完婚,但是沒想到那年父親病故,就拖到了現在。
本公當時以為,父親已經去世,和皇帝又只是口頭約定,這樁婚事也就此罷了。
沒想到陛下居然願意等本公數年,也讓安陽等了本公三年,對於女子來說,三年的青春可就很是寶貴的。”
齊年北沒有點破現實,男女之間的情愛之事,說開了可就沒那麼美好和歡愉。
皇帝或許也是心疼自己的女兒,但是絕大一部分原因,都是齊國公這個身份的含義。
自從大吳立國以來,山東士族就一直是皇帝的心腹大患。
大吳在江南起事,所以大吳的根基就來源於江南等地,可是江南等地距離長安城頗遠,又有很重的鄉土情節,所以江南來到長安城當官的人並不多。和山東士族在長安城中相比,也就是略多一些。
而且齊國公的封地就在河南道,按照大吳的律法,國公的食邑應該在三千戶左右。
可是齊國公一脈的祖宗,在大吳高祖皇帝的時候,就得到了二成河南道的封地,
大吳立國初,河南道有八十萬戶,齊國公食邑一萬戶,那時候的齊國公宋齊可謂是顯赫一時。
現在的河南道有百萬戶,再加上幾十年來,皇帝對齊國公食邑的削減,只有現如今的五千戶,齊國公看起來衰弱,可是封地還是接近二成。
那二成封地對於人口眾多的河南道來說,可謂是一塊大肥肉。
就算是隻收部分的稅收,並不收取全部稅收,也能夠讓齊國公躋身大吳的富豪行列。
而且齊國公封地所在的位置正好包含魯郡,齊國公又對孔家十分尊重,所以齊國公很受山東士族的敬重。
“本公知道你在想什麼,本公對這些事情也是心知肚明。朝中早有削減封地的奏章,但是父親一直帶著本公住在京中,這種奏章也就少了些。”宋衡知道齊年北會想些什麼,他只是懶得說起自己的家世罷了。
“您既然知道這件事情,就應該知道在您守喪的時候,陛下還准許安陽公主嫁給您,是因為什麼事情。”
“不管因為什麼事情,和你的關係都不大吧?本公自然知道皇帝的意思。
可是男男女女的情愛,要是都和皇權王族掛上關係,就有些無趣了。
皇帝對我齊國公一脈的心思,還是很明顯的,除了太祖皇帝之外,對宋家就沒有多少恩賜。
何況在太祖皇帝朝,宋家的封賞就被剝奪過一些,當然對於本公來說,所謂恩賞也不過就是魚肉百姓。
本公喜歡安陽,安陽也仰慕本公,兩個人既然在一起了,那就是最好的。說那些權謀的事情做什麼?
本公記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