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遊汲汲,春氣又融融。農事蛙聲裡,歸程草色中。”穀雨時節有“雨生百穀”之說,也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所以穀雨時節一到,農民們就開始忙碌起來了,李家也不例外。
這不,吃過了早飯,李家三個壯勞力,李大春以及李萬峰兩口子就扛著農具下田了,“一年一季在於春”嘛。戴氏吩咐了李雁回照顧好弟弟妹妹,看好門戶之後就出門了。
“大姐,能開始了吧?”李秭歸看著爺爺和爹孃出去幹農活了,賊兮兮的說。
“嗯,今天我就試試。”李雁回準備了幾天,準備趁著爹孃和爺爺出門幹活的機會試試手藝,要是真行,也算是給家裡謀個進項。
李雁回準備做兩樣點心,一樣松子糖,一樣是“驢打滾”,松子自然是松鼠窩裡掏的,驢打滾用的糯米粉、黃豆粉和紅豆餡也都是能在家裡找到的。
先做頭一樣——松子糖,松子糖呢是一定要有糖的,早在前幾天李雁回就趁著戴氏出門幹活的時候把麥芽糖做好了。
麥粒發了芽出來,糯米洗淨泡發後晾乾,上鍋蒸熟,晾涼,把麥芽和糯米攪拌在一起,搗碎。
然後蓋上被子讓他發酵,由於不敢讓戴氏知道,偷偷的捂在三姐妹的炕頭上,並在上面蓋了其他雜物才瞞過了戴氏。
發酵好了就開始過濾,找來紗布,用力扭,盡力把汁水都榨乾出來,用乾淨的盆盛出來,刷乾淨一個奶奶之前熬藥用的砂鍋,慢慢的熬,直到糖汁粘稠,不停的起泡,就好了。
由於是第一次做,李雁回沒敢多做,畢竟在這個春荒的時候,能任“糟蹋”的糧食也是有限的。
會做這個麥芽糖,還得益於“舌尖上的中國”,要不憑著李雁回白案師傅的手藝也制不出來麥芽糖。
麥芽糖熬好的時候,只給弟弟妹妹一人用筷子纏了一塊出來,剩下的都留著今天做松子糖呢。
松子和榛子用大鍋炒好了,一個個用錘頭砸出來,吹走上面的薄皮,收集起來也沒有多少,松子和榛子大概三斤上下的樣子,這可是李雁回姐弟掏了五六天松鼠窩的全部了。
把榛子用搗蒜的蒜缸砸碎一些,和松子攪拌在一起。為了取出松子仁和榛子仁,大弟弟李晨的手多砸腫了,看的李雁回直心疼。
李雁回先在大鍋裡填上些水,把已經凝固的麥芽糖化開了,慢慢的熬成氣泡的樣子,趕緊讓李秭歸把柴火撤出去。
這邊李清合和李晨把盆裡面的松子和榛子倒進了鍋裡,李雁回拿起鍋鏟,用力地攪拌,讓松子和榛子與麥芽糖充分混合。
混合好後,讓弟弟妹妹門退後,費力地把半凝固的松子糖舀出放在光滑的石板上,這石板本來是用來壓酸菜的,臨時被徵用了。
趁著松子糖還沒有徹底凝固,用菜刀沾著涼水,把糖壓成扁平的幾大片,再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規則的長方形,放在案板上晾涼,松子糖就大功告成了。
幾個小的嗅著空氣中香甜的味道,一個勁兒的咽口水。李雁回笑著拿起邊上那些掉下來的或者不規則的糖,分給弟弟妹妹們,看著他們眯著眼睛小口小口的的嚼著,這就是幸福的味道吧!
“大姐,真香,真甜,真好吃,比那天的糖汁更好吃。”李晨開心地說道。
“你真笨,能不好吃嗎?這裡面可是有松子和榛子的,還不粘牙呢。”李秭歸一邊吃著一邊說,另外兩個小的頻頻的點頭,看來這松子糖俘獲了一眾小的的心了。
“大姐,這糖能賣錢吧?”李清合問。“當然了,可是比貨郎帶來的糖要好吃多了。”李雁回無不自豪地說。
看著案板上一溜整齊擺放的松子糖,李雁回覺得前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