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匪數千人,賊船十數艘得六艘其他均毀,亦連那陳祖義等三名匪首也皆被鄭和生擒,這一戰可謂大勝”

“接下來鄭和又輾轉多地,諸如蘇門答臘、滿刺加等等,特別是在這第一次下西洋的終點站古裡王國,鄭和見此地物產豐富極具特色於是便在古裡起了碑亭,碑上刻‘去大明十萬裡,民物鹹若,熙嗥同風,刻石於茲,永昭萬世’

可以說這是一座十分有意義的歷史里程碑,他承載的是大明國運昌盛的表現,也是鄭和他們這一隊人馬留在歷史長河中不可磨滅的蹤跡

由於古裡王國是鄭和此行的最後一站,於是鄭和便開始返航

永樂五年九月,時隔兩年鄭和的船隊攜帶著諸國派出的使節與交易得來的事物還朝,其中還夾雜大量奇珍異寶,當然,還有那三佛齊舊港抓獲的匪首陳祖義三人自然也在此列最後三人皆被朱棣下令斬首

對於此次鄭和遠航朱棣甚是滿意,特別是看著如此多的番邦使節前來朝拜更是覺得不虛此行”

到了這裡任小魚已經把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事蹟講完,他看著聽得津津有味的朱元璋

“怎麼樣老朱,我就說朱棣看得比你遠,這一次鄭和遠航收穫頗豐,不僅帶回來諸多財物還帶了諸多番邦使節回來朝拜大明,是不是一下拔高了大明的高度?”

朱元璋自是點頭

“咱倒是沒看出來老四居然如此能折騰。”

任小魚卻是不這麼覺得

“朱棣這可不是折騰,那是因為他懂得大明想要繁榮昌盛就不能閉關鎖國這個道理

你要知道有個詞叫做‘各有千秋’,把它用在大明上面就是大明雖然國力鼎盛沒錯,但有些方面依舊還是不能及那些番邦”

朱元璋立即反駁

“小魚你莫要跟咱危言聳聽,咱大明泱泱大國又怎麼可能會有不及那些小小番邦之處,咱不信。”

任小魚覺得有必要跟朱元璋好好科普一下

“老朱你還別不信,我且問你,在你的認知裡是不是隻有糧食才能填飽腹飢?”

朱元璋聞言立即回答

“這是自然,不吃糧食難道吃那些樹皮黃土麼?雖說咱還沒到讓全天下百姓都有飽飯吃的地步,但也不至於如此吧。”

“你且等我一下”

說著任小魚進到後廚讓系統弄了個熟的番薯出來然後遞到朱元璋面前

見到番薯朱元璋好奇道

“小魚,這又是何物?”

“這叫番薯,你且先吃吃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