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底下敢問咱這問題的恐怕也就只有你了,不過是與不是咱不會告訴你,眼下你還是老實跟咱說說那道衍和尚怎麼又變成姚廣孝了吧。”
任小魚知道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他是不會知道了
“行吧,老朱你別看姚廣孝表面只是個和尚,事實上他除了精通佛學之外還精通儒學和道學,所以在朱棣要殺方孝孺的時候還勸過朱棣說‘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可惜這件事上朱棣並沒有聽他的
是永樂二年,道衍和尚被朱棣賜名姚廣孝,拜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專門教導太子太孫
後來朱棣遂幫其還俗,奈何姚廣孝不肯,欲賜他府邸與下人同樣遭拒絕,一次天災,他還把朱棣原先賜予他的財寶一併捐了出去。”
“如此說來這姚廣孝倒也算是一代明僧了。”
面對朱元璋對姚廣孝的評價任小魚並未提及姚廣孝那‘妖僧’的名頭
“各有看法罷了”
“永樂七年,朱棣開始往返於北平與應天兩地,包括中途朱棣五徵漠北之時姚廣孝都是在應天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
直到永樂十六年病重於慶壽寺的姚廣孝受到朱棣多次探望,後面病逝時庚八十有四,朱棣更是廢朝兩日對其深痛哀悼,並對其進行一系列追封。”
朱元璋的注意力一下轉移開來
“老四為何要往返於北平還有應天兩地?”
“那是因為永樂元年,朝堂上有大臣提出北平作為龍興之地應當把北平作為京師,雖也有反對之聲,但最後朱棣依舊批准了此事,同時將北平更改為順天
不過由於那會兒朝堂剛剛穩固可以說大局初定,所以朱棣依舊還是留在應天處理朝政直到永樂七年,大局盡在掌握朱棣這才開始往返於兩地,應天則由太子朱高熾監國。”
朱元璋與前面朱棣反應一般無二
“好一個順天,好一個順應天命。要說老四遷都北平有利有弊,利便是可以帶動北方的蕭條經濟和興旺人口,弊則是北平作為咱大明的北大門,老四把自己放在這個位置上無疑是在以身犯險,若是長城被北地那些宵小攻破那別說是他自己,就是咱整個大明都將陷入險境。”
“這是自然,不過你說的弊端其實也不盡然,因為那是一把雙刃劍,其中弊端便是你說的那般若是長城線一旦被攻破那整個大明勢必陷入被動
不過若是朱棣能夠以攻代守,那這個問題自然不會出現
而朱棣把自己置身大明的北大門無疑是可以振奮整個大明氣勢,畢竟‘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堂堂皇帝鎮守在北大門,後方的百姓心又怎會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