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寺廟裡留下了石碑,內容基本與前次在古裡那碑文一般無二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許多事都變得簡單起來,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直至永樂十九年這是朱棣在位時鄭和最後下的一次西洋,等再回到大明已是永樂二十年。”

“那永樂大典呢?永樂大典又是怎麼回事?”

“那是在永樂元年,朱棣想要透過一本書來造福子孫後代,這書內容要包括天文、地誌、陰陽、醫道等等,總之就是用得到的都要撰寫在裡面

其實這個事早在洪武二十一年朝堂之上表已經有人對你提出,而你也覺得此事可行之,奈何沒過多久那人便離開了朝堂,此事擱淺

是洪武三十一年,你欲再把此事提上日程,奈何後面你又突然駕崩,於是此事再度擱淺”

“是到朱棣即位,他覺得這天下書籍繁多渙散,想要檢閱十分不易,於是起意想將各行各類攏聚為一本,便命人開始修撰,這本書初成是在永樂二年,其書名也還不叫永樂大典而是叫做文獻大成

不過朱棣看過之後不滿意,覺得這裡面依舊還是有許多缺失,所以永樂三年朱棣再次命太子少師姚廣孝等人再次重修,所動用朝野上下兩千多人”

朱元璋皺眉

“為修一本書居然如此興師動眾?”

任小魚對著朱元璋道

“老朱那是你對永樂大典還不足夠了解,

永樂五年,這本動用數千人合力修撰出來的永樂大典終於定稿面呈於朱棣,在他點頭並親自為其排序之後終於開始清抄成書

全書兩萬多卷光是目錄就多達六十卷,成書一萬多冊,字數三萬萬多字。”

聽到字數三萬萬多字朱元璋真被嚇了一跳,難怪動用了數千人還要花費多年時間

“小魚,此書當真攏聚了天文、地誌、陰陽、醫道等等內容?”

任小魚一副不然你以為的表情

“老朱,對於朱棣當皇帝之後發生的事情你也瞭解得差不多了,你覺得朱棣這皇帝當得如何?”

朱元璋停頓了一下,語出驚人

“老四這個皇帝當得比咱好,首先五徵漠北便是以他一人之力把咱老朱家往後數代子孫的仗全給打了

隨後又讓那鄭和下西洋,彰顯了咱大明之國威受那些番邦朝拜,同時也加進貿易使得百姓生活日愈漸好

還有便是這永樂大典,咱數次都沒辦好的事情讓他給辦好了不說,其規模之大就算是咱都不得歎為觀止

最最關鍵的是臨了的那道旨,恐怕就是咱都沒那個底氣說出這般話來吧。”

任小魚沒想到朱元璋對朱棣評價居然會如此之高

“老朱,你這可就妄自菲薄了,光是你開闢大明皇朝這一點便不是他朱棣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