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陽光灑滿京城,微風拂過,帶著一絲春日的暖意。桃府門前,一條寬闊的道路兩旁,擠滿了圍觀的群眾,他們議論紛紛,翹首以盼。
就在此時,一名身穿黃袍的宦官手持明黃色的聖旨,緩緩地朝桃府走來。他的步伐雖不疾不徐,但每一步都似乎承載著皇帝的重託和威嚴。
“聖旨到!”宦官的聲音洪亮而清晰,瞬間打破了周圍的嘈雜。桃府內的人紛紛湧了出來,跪在地上,迎接這突如其來的聖旨。
宦官展開手中的聖旨,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桃家姑娘桃為沚,賢良淑德,溫婉可人。朕聞民間多有流言蜚語,對桃家姑娘之聲譽造成損害。朕深感痛心,特下此旨,澄清桃家姑娘之清白,以正視聽。望眾卿家周知,切勿再傳無稽之談,以免傷及無辜。欽此!”
聖旨宣讀完畢,桃府上下一片歡騰。
圍觀的群眾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訊息所震撼,他們紛紛討論起來。
“如此說來,桃家小姐果真是被汙衊了?”一箇中年男子疑惑地問。
“是啊,真是沒想到。”旁邊一個年輕的女子接話道,“我聽說安國公府先發出的狀紙,狀告了好些讀書人,說他們汙衊桃家小姐。”
“那些讀書人真是太可惡了!”一個老者憤憤不平地說,“為了顯名,竟然不惜編造這樣的謠言來詆譭一個女子,真是可恥!”
“就是,讀書人就愛湊這等事,好讓他們顯名。”一個青年男子也附和道,“不過這次皇帝陛下英明,下旨澄清了桃家小姐的清白,真是大快人心!”
“就是就是!”一旁青年男子義憤填膺地附和道,“這些讀書人,自以為飽讀詩書,就應當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底線,可他們卻為了那一點點虛名,做出如此卑劣的行徑,真是讓人感到悲哀。”
此時,一旁的另一位青年,名叫楊墨,他緊握著拳頭,似乎想要出聲澄清,但周圍民眾的聲音如潮水般洶湧,他的聲音瞬間被淹沒在了這喧囂的海洋中。
他望著眼前激動的人群,內心充滿了想要澄清真相的衝動,但現實卻讓他感到無力。
楊墨無奈地搖了搖頭,深深地嘆了口氣。他的眉頭緊鎖,彷彿承載了所有的憂慮和無奈。他的眼神中流露出複雜的情緒,那是對眼前混亂情況的擔憂,也是對人們誤解桃為沚的無奈。
他回想起整個事件的始末,一開始,桃為沚受到了眾人的支援和讚美,她的賢良淑德、溫婉可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隨著安國公府與狀元府的狀告,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開始四處傳播,謠言如瘟疫般蔓延開來。人們開始被誤導,原本支援桃為沚的聲音也漸漸被淹沒在了負面輿論的海洋中。
李墨心中明白,人們往往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卻忽略了背後的真相。他們只看到了那些汙衊桃為沚的言論,卻忘了那些最初站出來為她辯護的人。
這種盲目的跟風和偏見,讓他感到痛心疾首。他清楚地記得,最初那些站出來支援桃為沚的人,他們是如何堅定地站在她的一邊,為她辯護,為她鳴不平。
可是,現在這些人的聲音卻已經被淹沒在了負面的輿論之中。
“唉。。。”李墨再次嘆了口氣,心中充滿了無力和挫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