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難所主體基本完工,趙靈兒安頓好林家人,想回家一趟。走之前找到自己外公外婆撒個嬌!

林家的院子是趙靈兒和外公家溝通後,按照他們全家需求單獨設計的,也是趙靈兒親自安排裝修的,所以這個院子是目前唯一一處能達到在入住標準的院落,林老爺子家是書香門第之家,所以給院子署名“墨香居”,既顯雅緻又寓意深遠。

昨天,林老爺子一行,在天黑時透過隧道來到峽谷,大家是第一次上來,趙靈兒安排整個峽谷亮起火把,燈火輝煌中映照出一片溫馨景象。

老爺子的小院內的整體佈局清雅實用,小橋流水,翠竹掩映,書房內古籍滿架,墨香四溢。

大舅舅是生意人院子佈局則以大氣實用為主,庭院寬敞,花木繁茂,議事廳氣派非凡,書房內賬本齊整,彰顯商業智慧。大舅舅喜好園藝,院中奇花異草爭豔,曲徑通幽,別有一番情趣。

小舅舅是讀書人,年紀和自己差不多,23歲,舅媽是大家閨秀。他們的院子佈局則以書香氣息為主,書齋靜謐,窗明几淨,案上筆墨未乾,散發著淡淡墨香。庭院內花草蔥蘢,石徑蜿蜒,一盞古燈懸於廊下,夜色中更顯幽雅。將來小舅舅與舅媽在此品茗對弈,閒談詩書,讓生活恬淡而充實。

三個院子各具特色,卻又和諧統一,宛如一幅精緻的畫卷。

趙靈兒考慮到幾家孩子的年齡和興趣,特意在公共區域設計了兒童遊樂場和書房,既滿足嬉戲需求,又兼顧學習成長。孩子們在此歡聲笑語,長輩們則可在書房品茗論道,共享天倫之樂。

趙靈兒輕聲細語,向外公外婆一家講述避難所的種種細節,二老頻頻點頭,眼中閃爍著讚許與安心。

第二天一早,趙靈兒就要啟程下山,外公外婆依依不捨,叮囑她路上小心。

趙靈兒從峽谷大門出來,走小路上到牛頭山瞭望所。

瞭望所視野開闊,整個山頭荒涼無比,唯有幾株老松挺立,遠處山巒疊嶂,全是巨大無比的亂石堆。

山下不遠處就是一個村落,房屋連片,村落周圍並沒有其他地方具有的連綿不斷的莊稼地,而是東一塊,西一行的細碎的不知道是什麼糧食的禾苗,村落裡好像也沒有看到孩子玩耍的身影,剛才聽採石工人說,孩子都要幹家務,大人要出遠門找活幹,這裡地不多,還貧瘠,村民沒有可以種植的地方,衙門按時收稅,沒有糧食就讓交錢,錢也不交就抓走,現在還有時間出去找活幹湊銀子交稅,再晚點就來不及了,不過,今年村民感覺老天爺還是開眼的,首先賣地有收入,當然剛開始心裡還是愧疚,覺得像騙人不好,直到最後,看到這麼多人去打石頭才知道這玩意也能賣錢?但是晚了,不過好在還可以去幹活掙點銀子,這麼一想心裡還是平衡的!

難怪賣家讓不要聲張。

原來這個山頭屬於大石堡村,因為當地耕種土質不多,村民一直屬於低下收入水平,既沒有深山能採野菜,也沒有野獸出沒開葷打牙祭,實在沒有其它搞錢方式,正好,小魚大勇這對城裡的有錢人要來送錢,村裡人覺得不趁機出手賣掉這個爛玩意,就是傻崔,所以里正希望小魚兄妹別出去打聽,怕知道真相後生意黃了。

扯遠了哈,話說小魚安排的人每天按時來石料,石料整齊堆在山頂,等待從索道上順著斜坡緩緩滑下,送到峽谷內採用,工人們忙碌而有序,汗水浸透衣衫,卻掩蓋不住臉上的滿足與希望。估計小魚給的銀子不會太少。

小魚的老爹遠遠看到趙靈兒便停下手中的活計,開啟圍欄,趙靈兒透過了解,原來這批人就是本村村民,因為人多活少,小魚就找里正商量可以把能上山採石的人集中安排,按照家庭排隊,15人一組,幹一天休息三天,這樣每個人都能賺點銀子,最重要的是石料的去處就沒有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