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論語?衛靈公》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謝淵既知貪腐網路盤根錯節,便需以柔克剛,於觥籌交錯間察言觀色,在虛與委蛇中尋得破綻。屈原《九章?惜誦》言 "懲於羹者而吹齏兮,何不變此志也",正合此心 —— 當清吏與貪吏周旋,既要保赤子之心,更需懷權謀之智,方能在刀光劍影中尋得真相。
懲於羹者而吹齏兮,何不變此志也
永熙二年八月朔日,工部主事李大人的宅邸張燈結綵,簷角懸著的鮫紗燈隨夜風搖曳,將 "清正廉明" 的金漆匾額照得忽明忽暗。謝淵身著七品青衫,袖中藏著半幅越州錦緞 —— 正是前日從太府寺吏員王貴處繳獲的證物,上面的山形紋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謝大人肯賞光,李某不勝榮幸。" 李大人迎至二門,腰間玉帶鑲嵌的東珠在火光中流轉,與他眼底的算計交相輝映。此人年逾五旬,兩鬢微霜,正是太府寺卿王崇年的門生,掌管工部物料採購十餘年。
宴席設在水閣,九曲橋畔遍植芙蓉,香氣混著酒香撲面而來。謝淵留意到,伺候的僕役腰間皆掛著銀魚牌 —— 與工地監工、米行細作所佩毫無二致。主桌之上,居中擺放著西域進貢的琉璃盞,盛著琥珀色的葡萄酒,兩側羅列著熊掌、猩唇等珍饈,與工地民工的木屑餅形成刺眼對比。
"早聞謝大人在工地查得辛苦," 李大人舉杯示意,"來,先飲此杯,權當為大人接風。"謝淵舉杯輕抿,舌尖觸到一絲若有若無的苦味 —— 正是越州毒酒 "醉夢仙" 的特徵。他面不改色,笑道:"李某在工地所見,民工多有怨言,說工食銀常被剋扣,不知主事可曾留意?"
李大人的筷子在熊掌上方頓住,眼底閃過一絲警惕,隨即笑道:"咳!些許折耗在所難免,年輕人初入官場,不必太較真。" 他夾起一塊猩唇放入謝淵碗中,"嚐嚐這道菜,可是用工部特供的熊掌烹製,尋常人可吃不到。"
謝淵注意到,提及 "剋扣" 二字時,李大人的小指無意識地叩擊桌面 —— 這是越商密約中 "危險" 的暗號。他忽然想起父親舊案宗裡的記載:王崇年一黨在宴席上常用飲食試探異己,若發現威脅,便會在酒菜中下毒。
"多謝主事美意," 謝淵推碗笑道,"只是在下近日腸胃不適,大夫叮囑忌食葷腥。倒是前日在典籍室,發現元興十七年的地磚採購賬,單價竟比市價高七倍,主事可曾記得此事?"
李大人的瞳孔驟然收縮,手中的琉璃盞 "噹啷" 落在案上,酒水濺溼了桌布:"年輕人,有些賬冊看看便罷,深究下去,怕是要惹禍上身。" 他忽然壓低聲音,"你父親當年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
這句話如同一記重錘,擊中謝淵的軟肋。他瞬間明白,李大人不僅知曉其父舊案,更可能參與過構陷。但他面上卻露出迷茫之色:"家父不過是區區鹽運吏,能有何教訓?倒是主事方才提到 ' 惹禍 ',莫不是工地的折耗,真有什麼隱情?"
水閣外忽然傳來重物落水聲,一名僕役驚慌跑來:"主事!有工匠墜湖了!" 李大人臉色鐵青,揮手讓護衛前去檢視,目光卻死死盯著謝淵 —— 他清楚,這必是謝淵暗中聯絡的工匠被滅口。
謝淵趁機起身:"在下告退,改日再向主事請教。" 轉身時,袖中錦緞不慎滑落,李大人的瞳孔再次收縮 —— 他認出了越國的紋飾,那是越國軍方與吳朝內奸聯絡的信物。
回到工部廂房,謝淵從密道接見了倖存的老工匠陳六。老人渾身溼透,懷中抱著半塊磚坯:"大人,西華門的磚都是次品,內裡灌的是河沙!更要緊的是......" 他湊近耳語,"工地地基下埋著木箱,裡面裝的不是建材,是越國的弩箭!"
黎明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