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大吳會典?玄夜衛志》 載:“玄夜衛掌偵伺、緝捕、刺探敵情,直屬天子,凡邊警諜報需驗火漆、核人證,確認真實後方可奏報。遇戰事,需詳查敵寇動向,辨明真偽,不得虛傳情報,惑亂軍心。”
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十五日,廷議第四日,紫宸殿的樑柱間瀰漫著一股緊繃的氣息。昨夜鎮刑司太監魏忠密遞的諜報在朝臣間暗流湧動 ——“北元與南越結盟,約定共擊大吳”,這訊息如驚雷炸響,讓本就激烈的戰守之爭更添變數。御案上,玄夜衛呈的狼旗信物靜靜躺著,銅鏽的光澤裡藏著看不清的陰謀。
銅旗狼蛇刻偽盟,諜報虛傳惑聖聽。
宿怨百年難轉瞬,新旗三月易成形。
細究舊俗知真贗,詳察人心辨濁清。
莫讓奸邪操戰策,邊烽需待實情報。
辰時四刻的鐘聲餘韻還在紫宸殿的藻井間迴盪,威遠伯李穆已捧著一個紫檀木錦盒大步出列。他年過五十,臉頰上刻著常年戍邊留下的風霜溝壑,猩紅的公侯袍袖下,手背青筋因激動突突直跳,指縫間還沾著未擦淨的銅鏽。走到殿中紫檀木案前,他深吸一口氣,將錦盒重重放下,盒蓋與盒身碰撞發出 “咔嗒” 脆響,驚得案邊燭火猛地一跳。
“陛下請看!” 李穆的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急切,尾音都微微發顫,他小心翼翼地取出錦盒中的銅旗,指尖因用力而泛白,“此乃玄夜衛百戶張遷昨日在雲州左衛邊境截獲的信物,北元使者親手贈與南越的盟旗!” 銅旗巴掌大小,正面是北元標誌性的狼紋,獠牙畢露如刀,狼眼嵌著兩顆綠豆大的黑琉璃珠,在晨光中閃著兇光;背面是南越的金蛇紋,蛇身盤繞如繩,吐信的舌尖刻得鋒利如刺,兩紋交匯處用陰文刻著 “共擊中原” 四個小字,字跡歪斜卻透著猙獰,彷彿能聽見字裡行間的磨牙聲。
“二寇已暗中結盟!” 李穆抬高聲音,將銅旗舉得更高,“北元承諾十月初一攻大同,南越保證九月底襲欽州,兩面夾擊,其心昭然若揭!” 他轉身面向群臣,袍角掃過案邊的銅爵,“雲州失陷至今未滿十日,欽州又告急,若再遲疑,待他們聯軍入境,長城防線必破,屆時京師震動,悔之晚矣!”
“狼旗為證,勾結無疑!” 兵部尚書李肅幾乎是應聲而出,緋色袍袖一揮帶起一陣風,將案上的輿圖邊角吹得翻卷,“臣早說二寇異動詭異!雲州失陷在九月初五,欽州被圍在九月初七,相隔兩日,絕非巧合!” 他快步走到案前,手指重重戳在銅旗上,“此旗便是鐵證!狼蛇同體,古今未有,不是結盟是什麼?”
轉向御座時,他的語氣愈發激昂,鬢角的白髮都在顫抖:“陛下,機不可失!當趁二寇未完成合圍,即刻發兵十萬 —— 神樞營五萬出雁門擊北元,神機營五萬下南疆破南越,分擊其兩翼,必能破其盟約!否則待他們聯軍壓境,大同、欽州失守事小,動搖國本事大,那便是國之大禍!”
“李尚書所言極是!” 成山侯王通立刻出列附和,腰間玉帶因動作歪斜也顧不上扶,“臣願領兵三千為先鋒,直搗漠南!” 忻城伯趙武緊隨其後,鐵甲鏗鏘聲震得殿中檀香都晃了晃:“狼旗鐵證如山,豈能再等?請陛下下旨出兵,臣等願立軍令狀,一月內必破敵盟!” 他指著銅旗高聲道:“此等叛逆之旗,當懸於午門城樓,讓天下人看看二寇的狼子野心,以儆效尤!”
殿中主戰聲浪瞬間高漲,武將們的附和聲、鐵甲碰撞聲混著燭火的噼啪聲,將檀香的沉靜衝得七零八落,彷彿這枚銅旗已將所有猶豫擊得粉碎。
蕭桓的目光落在銅旗上,指尖無意識地在御案的龍紋浮雕上輕叩,發出 “篤篤” 的輕響。狼紋蛇紋的刻工不算精細,邊緣卻打磨得異常光滑,連最鋒利的狼爪尖都圓鈍無鋒,不像常年在草原風沙、南疆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