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二年的春風尚未吹到涼州,河西大地依舊籠罩在肅殺之中。

吳權站在冀縣城頭,凝視著遠處連綿的軍營。自從石雲谷一別,半年過去,涼州戰局越發混亂。漢靈帝撤了成就的職,兩萬西涼兵盡歸董卓統領;朝廷又派度遼將軍張煥率五萬大軍前來增援,但這"文儒將軍"與董卓這西涼莽夫勢同水火,最終兩人分兵進擊。

"吳司馬,牛將軍召見。"親兵的聲音打斷了吳權的思緒。

牛輔的大帳內燈火通明。吳權剛踏入帳內,就感受到數道銳利的目光。除了牛輔,還有兩名陌生將領——一個面如重棗,手持大刀;一個鷹視狼顧,腰佩破風刀。

"吳權來了。"牛輔滿臉紅光,"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張濟參將,這位是樊稠參將,都是岳父大人新提拔的猛將。"

吳權抱拳行禮,心中卻警鈴大作。張濟、樊稠,這可是董卓集團的核心成員,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涼悍將。

"久聞吳司馬驍勇善戰,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張濟聲音沙啞,眼中閃爍著審視的光芒。

牛輔拍案道:"好了,說正事。岳父大人命我為全軍先鋒,明日開拔,攻打夏陽。吳權,你率本部兩千人馬側擊僑縣,張濟、樊稠兩位參將配合你行動。"

吳權接過軍令狀,心中快速盤算。夏陽與僑縣互為犄角,若強攻一處,另一處必來支援。這是典型的"圍點打援"戰術目標。

"將軍,屬下有一策。"吳權沉聲道,"不如明攻僑縣,實打援軍。叛軍若來援,可於半道設伏殲滅。"

牛輔眼前一亮:"詳細說說!"

吳權走到地圖前,指著僑縣東南十五里處的一條峽谷:"此處地勢險要,可藏兵於兩側。多備火油乾柴,待援軍進入峽谷,火攻之,必獲全勝。"

帳內一片寂靜。張濟與樊稠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妙計!"牛輔拍案叫絕,"就這麼辦!張濟、樊稠負責堵截叛軍歸路,李傕、郭汜圍攻夏陽。吳權,你全權負責伏擊戰!"

離開大帳後,吳權立即派心腹快馬加鞭前往石雲谷,秘密接來賈詡。當夜,兄弟二人在軍帳中秉燭夜談。

"文和兄,此戰關係重大,還望兄長不吝賜教。"吳權為賈詡斟滿酒杯。

賈詡輕撫鬍鬚:"賢弟此計甚妙,但有一處可改進——叛軍若見火起,必拼死突圍。需準備絆馬索、鐵蒺藜等物,專擒敵將。"

"兄長高見!"吳權眼前一亮,"若能生擒敵將,可亂敵軍心。"

賈詡微微一笑:"不止如此。擒獲敵將後,可令降卒假扮潰軍,詐開城門。此所謂'連環計'也。"

兩人相視而笑,舉杯共飲。

三日後,一切準備就緒。吳權命吳恆、吳俥各率五百精兵埋伏於峽谷兩側,多備火箭火油;鞠演、田樂領八百騎兵藏於谷口,準備截殺逃敵;陽逵率兩百人負責佈置絆馬索和鐵蒺藜。

他自己則親率一千精銳,坐鎮峽谷最高處,統觀全域性。

"報!李文候率萬餘叛軍正朝峽谷而來,距此不足十里!"

吳權精神一振:"全軍隱蔽,聽我號令!"

春日的陽光透過峽谷上方的縫隙,在地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吳權趴在一塊突出的岩石後,目不轉睛地盯著谷口方向。終於,遠處塵土飛揚,叛軍先頭部隊進入了峽谷。

李文候的部隊軍容整齊,顯然都是精銳。為首的將領身高九尺,手持長柄大刀,氣勢驚人。

"那是華雄。"賈詡低聲道,"北宮伯玉麾下第一猛將,有萬夫不當之勇。"

吳權微微點頭。這位在歷史上被關羽溫酒斬殺的悍將,此刻正活生生地走在峽谷中。

當叛軍中軍完全進入伏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