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有些片面,相比之下,明翰書院作為四大書院之一,為什麼也不溫不火?”

應如是突然反駁道。

顧流年淡定剖析解釋:

“書院其形勢單調,觀賞價值一般,而且格調並不是適合大眾,因為老一輩人大多文化程度較低,並不喜歡這種陽春白雪的調調,而現在年輕人大多都飽受應試教育的摧殘,一聽到書院估計都會想起之乎者也這種文言文,換做你你頭不頭疼!”

聞言,應如是想了想,發現顧流年說的的確句句在理。

顧流年接著道:

“相比之下,南嶽具有神話背景,火神祝融雖然知名度在神話故事中不算特別高,但也能無限拔高南嶽和其他普通山峰的差距,而佛教文化自古深入人心,老一輩去南嶽,大多都是去燒香,雖然有些迷信,但終歸之一種精神寄託,利大於弊,而佛教中還有還願一說,這意味著你就不能只去一次,算了扯遠了!”

顧流年及時打住。

應父笑道:

“說的不錯,不過我還是想聽聽你關於古元街的看法!”

“應叔叔這樣說,我只能繼續獻醜了!”

“但講無妨!”

“古元街的優勢在於,它作為古建築群,格局多樣,而且位置極佳,西靠湘水,北鄰南郊公園,光論位置,絕對是不可多得地方!”

聞言,應父點頭,如果古元街不是佔著這麼好的地段,只要沒出重大安全事故,未必會有人投去目光。

“而當前,我國最成熟的旅遊開發模式中就有依託古建築群作為旅遊開發,例如故宮、避暑山莊,平遙古城,古建築群旅遊開發那些一目瞭然優勢,我相信應叔叔比我更清楚,我就不多費口舌了,我想闡述的是應叔叔以及一些專家看不到會忽略的點!”

“你說!”

應如是側頭看了一眼應父, 眼神凝聚,眉頭微低,平靜而嚴肅,印象中只有在處理正事的時候應父才會是這個神色。

“古建築群旅遊開發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因素,如今大多數城市的居民在喧鬧、嘈雜的環境和氛圍,每天在同一個地方重複著千篇一律的工作,他們大多思想疲憊,想要尋求一處心安之所,又或者想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爬山涉水是個體力活,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付出這樣的辛勞,所以帶著歲月寧靜以及深厚文化的古建築群便成為大多人旅遊的首選,他們想感受古時的環境,別樣的文化,傾聽不同的故事,吃一吃不同的美食,吹一吹古城的風,曬一曬古城的光!這也是一種精神放鬆和享受!”

“這是從社會因素和人的精神需求方面闡述,還有一點便是從整個雁山出發!如果我猜的不錯,古元街被拆了,馬上就會打包賣給某個公司進行商業開發!”

“哦,小顧你是越來越讓我意外了!”

應父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但對於顧流年一個少年能夠看到這一層,依舊相當意外,他是越來越期待後者繼續給他帶來的驚喜。

“如果能為這城市做點什麼,我也不介意讓應叔叔再意外一點!”

顧流年這次算是豁出去了,也不管應父和應如是會是如何反應繼續道:

“如今市場經濟如此成熟的大環境下,城市和城市的競爭日趨激烈,想要吸引更多的資源,更多的投資到這個城市,區區一個商業樓盤又怎麼能和一個古建築群旅遊勝地媲美,就更深層次而言,一個城市應該要有其最鮮明的特徵,可能提起雁山我們就會想起南嶽,但以宗教文化為主的南嶽註定不可能成為雁山的城市名片,因為提起南嶽,人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它在那個城市,而是佛教!這種情況相當普遍,列如武當山,只會讓人想起道教,根本不會追究其在哪個城市!”

“而像這種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