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聖上說得好聽些,是春秋鼎盛之年,可說的不好聽,他已然是薄暮西山,皇子們卻是各個俱以成年。

一山不容二虎,那位置只有一個,縱然不敢打皇帝的主意,可下面的成年老虎們互相撕咬,各自站隊,卻是在暗處使手腳不斷。

不管地方上的官員還是朝中重臣,已然在站隊。

朝臣憑藉敏銳的視覺攀附權貴,勢力深厚,不容小覷。

惠安帝頭痛不已······

今年在黃河汛期前,惠安帝便讓年輕果敢且能力超群的魏子騫去江南暗中查探。

別看皇帝已是花甲之年,身體每況日下。頭腦還算清明。

他叫年輕的魏子騫去秦州路上,首先把川州私鹽的事解決掉。

沒想到,魏子騫還真不負他所望,沒幾日功夫便解決掉這麼大一個難題,把川州官商勾結始作俑者蔣清源挖了出來,順帶著解決朝廷裡幾個正事不做還整日在他面前呱噪的老臣。

只是案子查到最後,蔣清源的後臺竟然是太子爺陳瑞。

因而,偏心的皇帝又是雷聲大雨點小的放下,這才拿那幾位呱噪的老臣開刀。

你當皇帝是真信任魏子騫?

不是的,因為魏子騫年輕,根基不深。還沒有那結黨營私的道份。

信任他,把他官職提升上來一是為了多替朝廷辦事而已,二來嘛也叫他感恩戴德,更加效忠帝王效忠朝廷。

自古帝王早就把那一套駕馭臣子的心弄得淋漓盡致!

還有個原因便是地方上官員認識魏子騫的鳳毛麟角,這樣子也便於他查案。

皇帝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魏子騫不是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有點子政績便賣老資格,尾巴翹上天!恨不能要朕封他為親王,不是,是要騎到朕得頭上來!

至於魏子騫是琮王爺外孫的身份,皇帝倒沒忌憚。

魏家一是沒軍權,二是魏家一門清貴,從不拉幫結派,更沒有站隊的嫌疑。

話說,魏子騫年紀輕輕便從一個翰林編修升到刑部侍郎,直到此時的正三品大員。同僚心中羨慕嫉妒,倒也是平靜見之。

你到為何?

古代官員升降,就像你剛剛還是個七品芝麻官,轉夕便升為朝中二三品大員。可以理解為皇恩浩蕩啊!

再有,你昨兒還是一品首輔,丞相之職,轉眼便被一虜到底,成了個沒品級的官員。甚至於滿門抄斬,滅九族!

世人便道聲皇權威嚴!

因此,既想入仕途,便要做好坦然以對,榮辱不驚的思想準備。

此刻的魏子騫眉目微蹙,一雙漆黑的眸子望著眼前波濤滾滾的黃河沉思不語。

來之前就做好攻略,心中如明鏡。

據歷代防汛記載,防洪治水時大底所採取的措施“羊報”“馬報”“狗報”“步報”等多種報警手段。出現汛情,除了立刻奏報上級和朝廷,還要及時告知災區民眾,做好引導和疏散工作。要想做到及時疏散也是難事一件,前人總結出一套方法:如出現險情,要立即懸旗、掛燈、敲鑼,發出緊急搶救訊號,提醒搶修,安排百姓轉移。

除此之外,報汛官員為了充分、全面地掌握災情,朝廷還設定有專門的“水官”、“司空”、“都水監”、“水部郎中”、“河道總督”等,這些都是專職防洪官員。朝廷在強調及時上報汛情的同時,還要求專職水官和地方官員及時奏報災情,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災情奏報制度。

不用說,要不就是河運總督萬易安失職,便是他中飽私囊,把抗汛物資私吞。不然,沒其它可解釋的呀?

因此,魏子騫到秦州第一天先是去了河道大堤上勘查。

這一看,他就看出來問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