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場景中的難題卡殼
在工作場景中,難題卡殼的情況也十分常見。例如,小李是一名廣告策劃人員,他所在的團隊接到了一個為一家新成立的科技公司設計廣告方案的任務。客戶要求廣告方案既要體現出公司的科技感,又要具有很強的市場吸引力,同時還要在有限的預算內完成。
1. 心理層面分析
- 小李在接到這個任務後,感到壓力巨大。他擔心自已無法滿足客戶的要求,導致專案失敗。這種對失敗的恐懼使得他在初期的創意構思階段就遇到了瓶頸。他不斷地否定自已的想法,覺得每個創意都不夠新穎或者不符合客戶的要求。這種自我否定與心理學中的“完美主義”心理有關,完美主義者往往對自已設定過高的標準,害怕失敗,導致在問題時過度焦慮和自我批判。
- 此外,工作中的時間壓力也是導致他卡殼的一個因素。他知道專案有時間限制,如果不能儘快想出好的方案,可能會影響整個專案的進度。這種時間緊迫感進一步加劇了他的焦慮情緒,使得他的思維變得更加僵化。這涉及到時間心理學中的“時間壓力對認知的影響”理論,時間壓力會使個體的注意力範圍變窄,思維的靈活性降低,從而影響問題解決。
2. 解決策略
- 小李可以採用頭腦風暴的方法來打破思維僵局。他可以召集團隊成員一起進行頭腦風暴,鼓勵大家暢所欲言,提出各種各樣的想法,不進行任何的批判。在這個過程中,透過團隊成員之間的思維碰撞,可能會激發出新的創意靈感。頭腦風暴基於創造力心理學中的“群體創造”理論,群體互動可以激發個體的創造力,產生更多新穎的想法。
- 同時,小李可以將大的任務分解成小的子任務。例如,先確定廣告的主題方向,然後再考慮表現形式,最後再研究如何在預算範圍內實現。透過這種任務分解的方式,能夠讓複雜的難題變得更加可控,減輕心理壓力。這符合任務管理心理學中的“任務分解策略”,透過將大任務分解為小任務,可以降低任務的複雜性和難度,提高工作效率。
- 另外,小李還可以尋找一些成功的廣告案例進行參考。分析這些案例是如何滿足客戶類似要求的,從中汲取經驗和靈感。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完全抄襲,而是要在借鑑的基礎進行創新。這種案例學習方法與認知心理學中的“類比推理”理論相關,透過對相似案例的分析和類比,可以啟發解決當前問題的思路。
二、做事三分鐘熱度?培養專注的訣竅
(一)三分鐘熱度的心理根源
做事三分鐘熱度往往源於人類大腦的獎勵機制和對即時滿足的追求。當我們開始做一件新的事情時,大腦會因為新鮮感而分泌多巴胺,給我們帶來一種興奮和愉悅的感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新鮮感逐漸消失,而我們還沒有得到足夠的成果反饋時,大腦分泌的就會減少,我們的動力也就隨之下降。這涉及到神經心理學中的“多巴胺獎勵系統”理論,該系統在動機和行為強化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例如,很多人在年初的時候會制定健身計劃。剛開始的幾天,他們會充滿熱情地去健身房鍛鍊,因為他們想象著自已透過健身能夠擁有完美的身材,這種想象會讓大腦分泌多巴胺。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們發現健身並沒有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健身的過程還比較辛苦,這時他們的動力就會逐漸喪失,最終放棄健身計劃。
(二)案例分析:學習外語的三分鐘熱度
小張決定學習一門外語,比如法語。在剛開始學習的第一週,小張充滿了熱情,他購買了大量的學習資料,每天都會花幾個小時來學習法語單詞、語法等知識。
1. 心理層面分析
- 小張的三分鐘熱度一方面是由於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