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學會全腦速讀,就需要同時做到關鍵的兩件事。

一是無聲閱讀。無聲閱讀並不是簡單的做到不發音閱讀就可以了,而是要在閱讀時做到不朗讀、不唇讀、不喉誦、不心誦。傳統的閱讀路線往往是由視覺中心,也就是眼睛,傳至大腦的語言處理中心,經嘴巴發出聲音傳至聽覺中心,再由聽覺中心傳到閱讀中心,最後才達到理解文字意義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曲折迂迴路線太長,不僅費精力、易疲勞,而且直接影響到理解和記憶的效果,但是很多人無論怎麼努力也克服不了在腦海中閱讀的習慣。

這個時候就需要同時做到第二件事情,眼腦直映。就是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聲現象,直接對映到大腦裡,從而實現閱讀速度的飛躍。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從感知文字到理解內容,除眼睛和神經系統外,不需要其他感覺器官參與,所以把它稱為“眼腦直映”。

閱讀過程中的主要任務就是理解,即掌握文中表達的內容。而很多文字注入了過多的“水分”,雖然並不是完全沒有作用,但是並不需要過度的關注或閱讀。經過速讀訓練之後,在閱讀時就可以忽略次要的內容,抓住某些與閱讀目的相關的關鍵字,使大腦即刻作出相應的反應,瞬間形成自己的概念,從而高速有效地完成閱讀理解任務。

書中介紹,真正意義上的速讀,其實是透過字形直接獲取文字表述的意義的過程。什麼是文字的意義呢?比如,中文說的“學習”,英文說的“study”,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它們的發音不同,但是表達的意思確實一樣的,這就是“文字意義”。速讀中獲取的就是這種意義,反應在實際閱讀中,就是看到文字就有一種心知肚明的感覺,但是卻沒有必要表達出來。

速讀的時候,就好像書中文字的內容是直接“湧入”大腦中一樣。用不著你刻意去讀,去想書中的內容,而自己的大腦是一個“被動接收器”。文字形象只是一個載體,它的上面“漂浮著”文字意義,就像水一樣湧入你的大腦中。所以當你去專心感受文字意義的時候,並不會專心去在意字形字音,因為沒有必要。

速讀的理解,用的是大腦中的內部語言,也就是發音之前的那個短暫的想法。在經過訓練之後,我們是可以清晰的把握住這個想法的。

此時我們會有一種感覺,就是自己還沒有看清字是什麼樣的,文字意義就已經理解在了大腦中。這是一種非常快捷,非常舒適的過程,眼睛很舒服,大腦也很放鬆。

因為眼腦直映的時候,映在腦子裡的不是文字形象,而是文字的意義。在主觀意識中,文字還沒看清之前,其意義就已經瞬間進入了大腦。所以速讀訓練完之後,文字的意義像流水一樣湧入了大腦,而無需自己再用力去讀,去看,去想,就好像“喝水一樣流暢舒服”。

所以,絕大部分人的平均閱讀速度每分鐘只有200-300字,而掌握“速讀”技巧的人則至少能以每分鐘2000字的速讀來閱讀書籍和資料,熟練者更能達到甚至超過每分鐘上萬字,閱讀速讀可以達到普通人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孫唐看得越來越入迷,仔細理解之後,就直接進入到了訓練的環節。開始速讀訓練之後,孫唐理解為什麼孫唐爸爸說想要掌握速讀的技能,必須刻苦的練習了。

因為這些訓練法其實是很枯燥乏味的,有時候眼睛要上下左右的重複一個簡單的動作很多次,而且還要記錄時間。所以,每次訓練都要用盡全力,不斷去挑戰自己的最好成績。

就這樣,時間不知不覺的過去了。孫唐連中午飯都沒有吃,徹底沉浸在了速讀訓練中。一直到餓得受不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整整一天都沒有離開圖書館了。

一陣陣“咕嚕咕嚕”的聲音從腹腔中傳出,